请选择一个新照片进行上传编辑。
头像保存后,您可能需要刷新一下本页面(按F5键),才能查看最新的头像效果
唐文胜
未来城市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唐文胜,男,1970年2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199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12月起任院副总建筑师。现为一级注册建筑师、正高职高级建筑师。 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二十年多年,主持完成了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并多次获奖。其中,延安火车站站房获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中国建筑勘察设计协会优秀设计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福厦铁路厦门北站获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师学会(IABSE)2014年度杰出结构提名奖(相当于二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设计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改建铁路京包线呼和浩特客运站房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设计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中国石油管道总公司科研生产调度楼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西安北站站房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实验楼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丝宝集团沌口工业园获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他结合工程项目设计,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其中,《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当代大中型铁路客运站设计—— 以武汉火车站和延安火车站为例》获2006年度湖北省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其他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大跨度建筑形态塑造中的构造实现及结构逻辑》建筑技艺2012年05期;《生态化办公园区: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办公科研调度中心》建筑创作2010年03期;《延安火车站建筑设计》建筑创作2009年09期;《中国传统建筑的中介空间》南方建筑1997年04期。 并且参与编写《现代大中型铁路旅客站设计指南》(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与铁道部组织的《铁路客站节能综合研究》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获评陕西省铁路第六次提速调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007年获“湖北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2008年获“湖北省国资委劳动模范”、2008年获“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2009年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1年5月作为湖北省代表之一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建筑学会将其作为200名中国优秀青年建筑师的代表选入《1993-2010前进中的中国建筑》一书,并在2011年9月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第24届大会上进行了展出。201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称号。现兼任湖北省建设工程招标评标专家库成员,铁道部铁路客站工程设计招标评标专家库成员,武汉市建设科技委城市建筑与公共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声学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
Trough schemethe design of Fengtai Station of Beijing Railway Terminal, this paper discusses a way to incorporate the elem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modern traffic building, namely, to highlight rational structural beauty and to avoid separation of decoration and function, to expose structur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imber structure with logical sense of beauty. Besides, design strategies such as Passenger guidance and streamline and green energy-saving are carried out in harmony with the architectural form with traditional aesthetic connotation .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rational structure beauty, architectural form, logical unity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中而又不是简单的复古,一直是多少代中国建筑师的追求。 作为北京铁路枢纽内最大的高铁车站,丰台站位于北京城区西南,三环与四环之间,站房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数14500人。铁道部和北京市对丰台站建设的要求是成为新时期铁路站房的“集大成者”;对建筑形态的要求是能体现“现代中国的泱泱气度”。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其独特的古都风貌和京味文化是我们设计丰台站的创作源泉。 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 研究丰台的历史我们知道丰台原为古代祭天之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五谷丰登则“国泰民安”,我们希望在建筑中体现丰收的意涵。 而现代化的丰台站还是一座见证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丰碑!我们想到古代中国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夯土高台,将站房做成高台建筑的形式寓意“盛世丰台”。 建筑形体如同四个丰收的粮仓顶起一片天,坐落于正方形台基之上,与圆形的天坛遥相呼应;而正方形九宫格平面来源于《周礼考工记》中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这也是北京紫禁城的传统布局。 建筑的装饰图案选取了 “藻井”,“如意” “叠篆”等中国元素,着力表达大中国的印象。四个用紫砂陶板装饰的斗状形体表皮的篆书内容分别为“稻”“黍”“稷”“麦”“菽”五谷,寓意五谷丰登。 建筑色彩采用红色的紫砂陶挂板和白色的瓷板相对比,“红陶白瓷”传递出浓厚的东方神韵。建筑整体典雅大气现代,与北京的气质相吻合。 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这是一座最现代化的高铁车站。建筑强调理性的结构之美,避免装饰与功能分离,把大跨度空间交叉桁架和梁柱结构完全暴露出来,所有构件均设计成方型截面并组成方格状,巧妙而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木构架的神韵。 阳光透过屋顶天窗和交织成“如意”图案的百叶在室内投下带图样的光影。站立在大厅的中央,可以看到四周构架上用叠篆字体镶嵌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既起到引导旅客的作用,又再次强调出浓浓的中国味。 建筑设计强调模数的运用,不论是结构柱网、桁架杆件、门窗幕墙、地面铺装、墙面吊顶均严格按照建筑的模数来分隔,不同材质间完全对缝:竖向基本模数采用1.1m,水平向基本模数采用1m,将所有元素统一在一个模数里,形成严谨的、既传统又现代的建筑风格。 进站广厅、候车大厅、售票厅、商业空间和出站通道等主要室内空间的灯具及照明设计与室内设计充分结合,严格地按照统一的模数和风格,在空腹桁架交叉节点的四面各设一盏方筒型金卤灯,形成约11m*11m的方格网灯阵,与室内设计高度统一,传达出现代中式风格的神韵。清水混凝土的站台雨棚和高架桥下采用自带线槽的通长条状灯带照明,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