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建筑时空 返回首页
收藏 系统分类交通建筑| 共 25 张图片

建筑地点:厦门市集美区岩内镇 设计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建设集团 建设单位: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起止时间:2008年5 月8日至2010年3 月 1 日 竣工验收时间:2012年6月10日 概念建筑师:唐文胜 项目建筑师:唐文胜 万之瑛 胡海鸥 万倩 厦门北站是福厦、厦深高速铁路线上的重要枢纽站,东南沿海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厦门北站站前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还包括长途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站及出租车停车场、社会车辆停车场、旅客集疏广场等配套设施,与铁路站房作为一个整体都由中南院设计。 客运用房总建筑面积50147平米,站台雨棚面积49800平米。总投资约15亿元。站房屋盖双向跨度为132m×220m,由于结构形式巧妙,用钢量用钢量指标控制在99kg/ ㎡。用非常经济的指标创造了目前国内已建成最大跨度的铁路站房。最近荣获IABSE国际桥梁及工程师协会杰出结构提名奖(相当于二等奖,为中国唯一获奖的建筑结构项目) 厦门北站平面采取高架候车的形式,采用旅客流线“上进下出”的设计构思,将车站功能空间划分为高架候车层、站台层、广场层三个层面。充分利用站场地下的空间并以此作为出站和连接南北两个广场的节点,与城市交通紧密结合、无缝衔接,使旅客换乘明确方便。大跨度无柱空间清晰可读,视线通透且有强烈的视觉的导向性。旅客在站内可以明确了解车站布局掌握自己的行进方向。 建筑形态塑造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结构受力的真实性及合理性。厦门北站采用巨型空间桁架支撑双向不等高交叉桁架组成的弧板网架结构体系(超限新型复杂空间网格结构),而这些钢屋盖体系又由巨型清水混凝土塔柱支撑,创造出体现结构力学之美的轻盈屋盖,仿似腾飞双翼。不等高正交桁架的下弦节点属国内首创(已获国家专利),既简化了节点计算,保证了节点连接强度的可靠性,同时又满足了建筑造型的要求,结构体系与建筑形态完美结合,巧妙体现了闽南民居“燕尾脊”意象。同时,中间高周边低的跌落式坡屋顶,结合天窗实现良好的通风换气。整个屋面分成一个个单元体方便调节大厅各部分微气候;屋檐较低,把室外风往上引导,掠过交错的屋面,带走热量,同时夏季主导风在大厅入口处,风速减缓。 厦门北站建成后服务于厦门及整个闽西南地区,使海、陆、空、铁交通疏运能力呈几何量级的提高。同时,厦门北站的建成可极大地促进厦门岛外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厦门的城市化进程得以快速推进。随着厦门北站和福厦、厦深高铁的建成,厦门至福州仅需1个多小时,至深圳仅需2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给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