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建筑时空 返回首页
收藏 系统分类交通建筑| 共 13 张图片

延安铁路客运站 建筑地点:延安市南区 设计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 建设单位:西安铁路局 设计起止时间:2005年5月至2006年2月 竣工验收时间:2007年1月 概念建筑师:唐文胜 项目建筑师:唐文胜 万之瑛 付晓东 延安站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包西铁路通道中客运量最大的客运车站,建筑面积24000㎡,是我国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来第一个现代化站房,没有可供借鉴的站房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一、开放式候车空间有效导引旅客 我们在延安站设计中打破传统条块分割的车站格局,营造出具有视觉导引效能的开放式共享候车空间。候车大厅采用无柱设计,进站广厅和候车大厅均设置连通上下两层的中庭。明朗宽广的室内空间,旅客在这里可以对整个车站的格局一目了然。进站大厅顶部设有采光玻璃屋顶,通过玻璃下特殊的圆孔状遮光设计过滤光线,既节省照明能源、又产生了美仑美焕的华丽效果。 二、寻找车站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切入点 延安是革命圣地,具有雄浑朴实的黄土文化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建筑形象采用革命根据地时期建筑的风格特点,并且提炼了一个汉代门阙的造型作为建筑的主入口,严格遵循古典建筑构图比例和严谨的三段式构图,建筑形象只取古意,细节却是纯粹的现代风格,表现出特有的气质特征。 三、新型大跨度结构形式的运用 延安站采用了多种现代新型结构技术,结构技术的运用与建筑造型完美结合。 无站台柱雨棚在国内铁路旅客站站中首次采用张弦钢梁结构,垂直轨道方向采用两跨的“T”字形张弦钢梁,张弦钢梁结构两根弧形的上弦矩形主管为压弯构件;下弦为张紧的拉索。腹杆为平行排列的受压圆管,富有韵律,似琴弦,又似满弓,轻巧通透,富有张力。 四、流线组织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延安站的站场比站前广场高出近8m,站房为典型的“线侧下式”,车站旅客流线采用“下进下出”模式,没有采用目前流行的“高架候车”,这是我们立足于分析地形条件以及旅客流量得出的结果。进站的旅客可以从站前广场水平进入进站地道,然后通过楼梯,自动扶梯上站台,这样进站流线最为便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