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建筑时空 返回首页
收藏 系统分类室内设计| 共 4 张图片

图片介绍: 设计时间:2005年 建筑面积:107122平方米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基形启发于宏观宇宙结构与微观的生命结构,两者具有某种“暗合”的相似性。通过对太阳系、银河系、本星系、超星系到超星系园(天文学家称这为“大引力源”)的宇宙空间解读,方案设计将几亿光年尺度的宇宙空间模型作为设计理念的基本来源。通过空间的拓扑变化,创造出复杂的内在空间结构,平面及剖面布局类似于生命的局部切片。简洁的外在表皮与内在空间复杂的拓扑结构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出我们对科学馆的现代理解以及人类对宇宙与生命的认知。 超星系团般的管状筑物,既是建筑的承重结构,又决定着建筑内部的空间形态。在管状构筑物的支撑下,建筑飘浮于地面12M之上,从而将基地内的城市空间最大化。管状构筑物在建筑内部纵横交错,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空间网络。管中设有坡道、楼梯、电梯与自动扶梯,使得游人可选择不同的咱径体验。建筑内部的空间连续,表现出强烈的流动感,如同步入神秘而梦幻的宇宙空间。建筑的主体结构体系为巨型筒--框钢混结构。八个巨型筒体与楼板及外围护结构,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水平与垂直向传力体系。 建筑内部筒体形态复杂、富有动感。实际上是依据数学规律生成的。筒体形态由Bezier曲线及椭圆形截面两个参数支持。利用计算机程式,对形式的各种参量进行设定、修正、研究其空间的拓扑结构,并反馈到图纸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切片的方法,把复杂的三维形体转化到二维平面。形体在空间三个维度上进行切割,通过叠片的叠加,可以观察到连续渐变的空间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