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古建文化古建通鉴
订阅

古建通鉴

中国十大最著名古建筑
中国十大最著名古建筑
1、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
2014-2-8 10:52
西藏建筑装饰——金瓦屋顶
西藏建筑装饰——金瓦屋顶
   金瓦屋顶 俗称金顶,它是加盖在寺院主殿、佛殿、王宫屋顶和佛塔顶部上的特制金属顶瓦。它是用铜铸造外镀真金的一种高级豪华建筑装饰。   金顶,它不仅起到房屋顶瓦的作用,更主要是一种建筑 ...
2014-1-1 12:03
故宫的“皇家设计”与传说
  说起北京 故宫 ,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深邃、宽阔、高贵,象征着帝王的皇权森严和地位的至高无上。说起故宫建筑,我们最常用的形容词就是: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流光溢彩……   那么,故宫在建筑设 ...
2014-1-1 12:00
无棣:大觉寺听禅
   大觉寺 位于无棣老县城东南关荷花湾旁边,原名普照寺,寺中浮屠名海丰塔。大觉寺与海丰塔是唐贞观十三年(639年)由“尉迟敬德监督修建”,所以海丰塔又称“唐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史载,塔下藏有佛骨 ...
2014-1-1 11:54
清末家宅&宗祠:云南建水朱家花园
清末家宅&宗祠:云南建水朱家花园
   建水朱家花园 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 ...
2014-1-1 11:54
适应游猎生活的鄂伦春族房舍
适应游猎生活的鄂伦春族房舍
   鄂伦春人 在长期的野外狩猎生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居住方式。各种房舍都是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建造的,不仅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且适应游猎生活。   斜仁柱 “斜仁柱”即撮罗 ...
2014-1-1 11:36
哈尔滨现遗存的两座犹太教堂
哈尔滨现遗存的两座犹太教堂
  哈尔滨,曾是犹太人栖息的乐土,犹太流亡者的第二故乡。犹太人来到哈尔滨后,也把他们的宗教信仰带到了这里。他们在哈尔滨建造了两座会堂:犹太总会堂和犹太新会堂。 犹太教总会堂旧时照片 ...
2013-12-21 16:15
李恒谦:惠泽后代的“乡村建筑家”
李恒谦:惠泽后代的“乡村建筑家”
  暖冬的斜阳下,年逾花甲的老人李受进耕田归来,打开上锁的李恒谦故居的大门,一座简朴而敞亮的院堂呈现于眼前。在古澄迈乡里百姓家喻户晓的仕宦名人李恒谦的后代中,有不少子孙在地方政府部门、部队当官,而唯有 ...
2013-12-11 08:50
建筑风水学:“五虚”与“五实”
建筑风水学:“五虚”与“五实”
  在 家居风水 上有很多讲究,房屋的大小,房屋的布局等等都会对风水产生影响,而风水的“ 五虚 ”与“ 五实 ”也是一道关键。   五虚   1.宅大人少   也就是 ...
2013-12-11 08:48
汉代巴蜀陶楼文化及艺术价值的剖析
汉代巴蜀陶楼文化及艺术价值的剖析
  编者按: 本土藏书家半闲先生,长期从事汉代陶器的收藏与研究,其以陶俑与陶楼为主的精美藏品可谓洋洋大观。本文是他对汉代巴蜀陶楼文化及艺术价值的梳理与剖析。   汉代微缩陶楼 被称为“ ...
2013-11-27 17:32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 ...
2013-11-27 17:27
天然楼:融合5国元素的洋楼建筑
天然楼:融合5国元素的洋楼建筑
  中国古代的烽火台、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美国纽约的沃尔华斯大厦,这些世界鼎鼎有名的建筑,都微缩在了一栋楼里,你见过吗?   在诏安县城,一座名叫“天然楼 ...
2013-11-27 17:15
南川小洋楼:隐于重庆市井中的古建筑
  南川小洋楼   重庆南川区一幢漂亮精美的小洋楼矗立在高速公路旁边,长期以来,人们在公路上来来往往,却少有人注意过这栋小洋楼。直至近日,一群民间文物保护者揭开了它的面纱——这是一座有着近百年 ...
2013-11-27 17:09
紫禁城建造之谜:利用冰拖动百吨巨石
  近日工程师们表示,中国工人发明了一种超级有效的方法,能够移动巨大的石头长达69千米以建造中国著名的紫禁城。追溯到紫禁城建造时期,也就是1406年左右的记录表明,工人们会利用人造的道路网络从采石场拖拉100 ...
2013-11-8 20:49
许昌:王棽林故居
许昌:王棽林故居
  故居,故里,故事。   作为许昌市文化长河中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王棽林身上有着太多的光环:晚清中举,被考官誉为“中原霸才”;勤于著述,留《角山书牍》《畏秋楼诗稿》等200余卷,并主笔编修《禹县志 ...
2013-10-31 18: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