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秦汉建筑

秦汉长城
长城始建于战国期间。当时各诸侯国间战争频繁,秦、赵、魏、齐、燕、楚等国各筑长城以自卫,而靠北边的秦、赵、燕三国为了防御匈奴统治阶级的骚扰,又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把北部的长城连成一个整体 ...
2014-4-15 19:32
秦汉时期的建筑-闾里
按照“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与“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则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也是分等级的,如西四北 ...
2014-4-15 19:31
秦汉时期的明器
秦汉时期的明器
明器是仿照实物制成的殉葬品,也称冥器、盟器,如房屋、亭阁、瓷俑、器物、动物模型之类。明器只供殉葬,而不能实用。《礼记•檀弓》篇说:“夫明器,鬼器也。” 它证明了墓主对墓地的所有权,明确昭示别人不得 ...
2014-4-15 19:30
秦汉时期的楼阁
秦汉时期的楼阁
西汉时楼阁多为井干式,东汉时期为构架式楼阁建筑。自东汉时期起,高台建筑逐渐减少,木构楼阁开始增多,体现了框架结构与施工技术的发展。东汉时期楼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除居住外用的楼外,尚有城门上的樵楼,市 ...
2014-4-15 19:28
秦汉时期的关
秦汉时期的关
关的作用是“稽出入、备非常、征关税”。都市筑城设防,国则在边界设关。《孟子•梁惠王》:“四境之郊皆有关。”除所谓“边关”外,大行政区划之间往往也因险设关,如关中与山东之间的函谷、天井、壶口等关, ...
2014-4-15 19:27
秦汉时期的阙
秦汉时期的阙
门阙是塔楼状建筑,置于道路两旁作为城市、宫殿、坛庙、关隘、官署、陵墓等入口的标志。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阙身依数量有单出、双出与三出(仅天子可用三出),形体多带有较大收分。阙檐有一、二、 ...
2014-4-15 19:27
秦汉时期的汉
汉代的市不仅经营商业,也经营手工业。长安东、西市设有市令,其余各市设市长。市楼即其治所。汉代长安城中有九市。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宁城图中一四合大院榜题“宁市中”,应为宁城之市。四川广汉、彭县、新繁、成都等 ...
2014-4-15 19:26
秦汉时期的城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汉代城的特征首先是一个用城墙围起来的城圈,城圈内是人口和财富的集中之处,也是各级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城墙绝大多数为夯筑,城外一般有壕沟,即所谓“池”,二者合称“城池”。 先秦时已在城墙 ...
2014-4-15 19:25
秦代建筑-栈道
秦代建筑-栈道
栈道又称为阁道、桥阁或简称为阁,是依山傍崖用木柱架梁筑成道路。秦在公元前三世纪为了开发四川,修筑了栈道和都江堰,使生产发展、经济发达,为统一全国取得了稳固的基础,“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
2014-4-15 19:25
秦直道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赢政三十五年)至公元前210(赢政三十七年)年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项重要军事工程。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 ...
2014-4-15 19:24
秦驰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次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史称秦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 ...
2014-4-15 19:21
秦汉建筑材料瓦当
秦汉建筑材料瓦当
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具有保护木制屋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 ...
2014-2-20 20:02
画像石(砖)
画像石(砖)
画像石与画像砖都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资料,艺术匠师以刀代笔, 在坚硬的砖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 ...
2014-2-20 20:02
秦汉建筑材料-砖
秦汉建筑材料-砖
砖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至迟在秦代已有承重用砖,秦始皇陵东侧的俑坑中有砖墙,砖质坚硬。汉代建筑已广泛使用砖,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 ...
2014-2-20 20:01
战国到西汉时期的高台建筑
战国到西汉时期的高台建筑
高台建筑流行于战国到西汉时期,是当时重要宫殿台榭多采用的建筑形式。高台建筑以高大的夯土台为基础和核心,在夯土版筑的台上层层建屋,木构架紧密依附夯土台而形成土木混合的结构体系。通过将若干较小的单体建筑聚 ...
2014-2-20 20:01
123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