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开启地产慈善元年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身处调整期已18个月的中国房地产业正在重重困境中展、杨惠妍父女分别以2.7亿元和2.2亿元的慈善善款位列福布斯慈善榜单前两位。 毫无疑问,此番变化缘起于那场让所有人记忆犹新的“黑色5月”――汶川大地震。从那时开始,已经习惯了接受社会公众谴责甚至谩骂的地产富豪们集体性地萌发了慈善意识,企业公民思想也在逐步觉醒。质疑慈善的初衷是可耻而荒谬的,尤其是在在那个特定的语境下,但是,一个问题仍然需要被质问:这场巨大的天灾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慈善事业?地产富豪们是否已将慈善理念以一种主动性的姿态纳入了正常的企业行为中? “中国正在涌现出一批慈善企业家。过去几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家慈善意识大大增强的重要时期,中国最富有的人群已经逐渐成为最慷慨的慈善家。”《福布斯》中文版总编周健工表示。 回想去年那个让所有人记忆犹新的“黑色5月”,那场大灾难考验了所有企业家的良心。由于房屋倒塌引发的工程质量拷问,更使得地产商捐款的态度在第一时间迅速被放大。 王健林是震后第一天就向四川灾区捐款的地产老板,作为万达集团董事长,震后第一天500万元的捐款,也使得他成为全国第一个向灾区捐款的企业家,随后累计捐款达1.05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2008年雪灾中,万达也是第一个捐款的企业。在刚刚公布的福布斯慈善榜单上,王健林位居前10位。 此后,金都、世茂、富力、珠江、亿城、龙湖等地产企业也在第一时间纷纷捐献了巨额善款。 事实上,在那个特定的时刻里,因为飙升的高房价所积蓄起来的民怨以及灾区尤其是校舍的大量倒塌,使得地产行业的表现比任何一个行业都被媒体关注。地产商一丝一毫的动静都会被迅速捕捉。 张力、黄如论、许荣茂等地产商的慷慨解囊历历在目,而地产领袖万科以及“带头大哥”――王石却因“救灾是国家的事,员工每人只捐10元即可”的表态受到了人们的口诛笔伐,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万科地产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品牌危机。 王石更是在当时被媒体戏噱地称为“王十块”。他呼吁大家,不要泛慈善化,称“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 显然,在当时的环境下,任何过于“理性”的声音,都会被看作冷血。为此,万科付出了品牌形象遭到破坏的代价。 但大多数的地产商其实并没有在这场大灾难面前“失语”,而在其他慈善领域,也越来越多的看到地产商的身影。 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在去年地震期间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身份郑重交纳了1000万元的“特殊党费”后又向“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捐赠2亿元,用于灾区重建工作。除此之外,卢志强还捐赠白内障复明手术、关心农村扶贫建设、教育等项目,历年捐赠已累计超过2.5亿元。此外,由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发起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由南都集团发起的南都公益基金等非公募基金会都已经成功运作。 周健工表示,企业家们的捐赠变得越来越理性,他们积极探索和发起非公募基金会,而会更慎重地考虑将善款零散地、随意地捐给其他公益组织。 “中国地产界是有不少大慈善家的,各种各样的慈善排行榜中地产商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没有进行公开的报道。在货币政策紧缩,现金流趋紧,房价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各地房地产企业纷纷慷慨解囊。我们要重新塑造地产界诚信、负责、回报社会的形象。房地产可以创造巨大财富,同样也应该承担更大的历史和社会责任。”一位重庆地产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