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查看内容

谢宗哲:生命的摄理——平田晃久

2013-8-25 23:3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557| 评论: 0

简介:  让“ 建筑做为生物连绵不绝与持续进化的一部分。” 这个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忽视的观点逐渐浮上台 面。—— 平田晃久   建筑旅人谢宗哲老师曾于伊东豊雄事务所从事建筑设计长达8年的时间,伊东建筑 ...

  让“建筑做为生物连绵不绝与持续进化的一部分。”这个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忽视的观点逐渐浮上台面。——平田晃久

  建筑旅人谢宗哲老师曾于伊东豊雄事务所从事建筑设计长达8年的时间,伊东建筑中最脍炙人口的TOD's表参道大楼便是他所操刀的杰作,过去平田晃久曾参与台湾“下代基因(Next Gene 20)”澳底大地建筑博览会,更获得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乐中心竞图第二名而广受建筑界瞩目。2012年,在策展人伊东丰雄率领下,他与藤本壮介、乾久美子两位建筑师以日本馆《Home for All: Is Architecture Here Possible?》赢得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平田晃久透过生命的塬理所创造的有机/仿生建筑,堪称21世纪新建筑最具前瞻性的方向。

  平田建筑的关键字

  不同于藤本壮介自学生时代对物理学的热爱,平田晃久从少年时期便对生物/生命科学抱有浓厚兴趣,也因此他的创作,简单地来说,就是企图创造出“宛如具生命的建筑”,平田不断然切割自然与人工,而将它们视为连续的整体来处理,在平田晃久的创作理念中,早期所揭示的关键思想是“Animated”,也就是能动态地回应人类动物特质、与自然界秩序有机相连、并充满活力的空间。平田晃久认为,生命体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定义的,生命体本身虽然看似微弱而渺小,却因其自身的衍生原理(Generative Order)而拥有强大的存在感,这意味着生命体在清楚地伫立显现之际,同时也属于大秩序体系中的一部分,平田晃久认为新建筑的尝试应该和这样的思考联繫在一起。

  以下便藉由平田晃久所提出的建筑关键字做进一步的探索,从中发现其有别于一般建筑的另类思想与创见,并窥探其建筑创作歷程中的自我答问。

  1. 内发性

  生命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间成长,人们是否能以发展出自我形态的方法来创造建筑呢?平田晃久尝试从玻璃盒子的这个现代主义式的覆盖与包被中解放,以更为内发性的塬理对外在的各种条件进行投射,以基于某种内在规则与秩序的方式来设计建筑。

  2. A,A’,A”

  平田晃久企图打造如同森林或天空般、宛如自然环境的场所。他认为,天空是由几乎相同但又有些许不同的部分所重叠而成的,就如森林裡的树木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特徵,但却共享着彼此都是树的这个构成塬理,而创造出相互的关係。由彼此相似的部分(A、A’、A”……)重叠组成般的秩序,究竟能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加以实现呢?平田认为如同森林与天空的生成塬理那般自我生长、柔软的「塬理」或许是必要的吧,这裡所谓的「塬理」是指存在于长成为形式之前的、做为连结的「规则」,这种塬理所孕育出的场所,肯定能成为自由、拥有多重阅读可能的场所。

  3. 打开的原理

  不从现有的状况来思考建筑,而是无论被给予什么样的条件,都从根本的思考点出发。平田晃久认为建筑必须回溯到塬理层次来进行思考,因为那是真实意义上的自由思考,是和所谓「塬理主义」的排他性完全相反的概念,「塬理」只有在被打开的层次上看见其根本时,才会显现栩栩如生的光辉。

  4. 对角线的

  勐然一看没有联繫的两个点在某个时刻连结上了,或看起来毫无关係的两件事被衔接了起来,这个瞬间就宛如在空间裡有一条斜线或对角线般的东西被拉开的瞬间,伴随着惊讶所出现的这类东西的样态,平田晃久将它称为“对角线的”。

  5. 360度/全方位

  平田晃久常以假设人的后脑长有眼睛的状况下来做设计,他认为人是移动的存在,如果去思考脑海裡残像重叠的体验,那么就得去意识那3秒左右的短暂中所浮现的空间性,创造具动态立体性、各方向均可扩展的空间,平田认为那是建筑史上尚未被探求、而今日会是最重要的命题。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