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Wikinson Eyre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访谈
走进伦敦中区费灵顿(Farringdon)地铁站附近的Wilkinson Eyre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何广州人都会马上产生熟悉感——在办公室的电梯口,赫然放置着广州珠江新城的西塔模型。设计了这一广州新地标的英国建筑事务所,尽管更愿意谈论他们在中国那些投资巨大的新设计项目,但也很乐意与我分享设计奥运篮球馆这一迄今仍为全球最大规模临时建筑的心得。 “大部分建筑师在设计永久建筑时,总是因应规模的要求而修改其设计案,这种妥协与限制导致不少永久建筑看起来比临时建筑更廉价;我个人很有信心,在灯光系统的帮助下,我们的篮球馆绝对不会被一旁外观炫目的游泳馆比下去。”该公司的董事Keith Brownlie说。他与该公司负责中国项目的董事Dominic Bettison一同接受了我的采访。 作为奥林匹克公园内的第三大建筑与园区内最大的临时建筑,你们如何取舍设计要素? Brownlie:这个场馆在奥运期间要容纳一万两千名观众,同时所有篮球赛事与手球赛总决赛均在此举行,在残运期间,这里则要容纳一万名观众,在奥运与残运的间隙间,这个场馆必须解决好坐席拆解的问题。但相比之下,更重要的问题是电视观众: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将通过电视关注有关赛事,现场观赛的人数相对只是少数,而且大部分赛事都在夜间举行,因此场馆的视觉呈现十分重要。这意味着戏剧性的灯光方案是重中之重。我们还得让这个场馆看起来能使用30-40年,不要出现任何廉价感。当然,预算也是个挑战,此外还必须考虑如何将场馆多达2/3的物料进行拆解和再利用。 Bettison:这个场馆必须要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正如Keith所说,我们对如何拆解和再循环使用物料进行了相当详尽的分析和方法论研究,包括钢筋穹庐如何拆解,外围的“墙体材料”能如何应用在其它建筑,以及可100%回收的塑料坐席应回收再利用为怎样的建材,整个拆解需要多长的时间——顺便说句,对比场馆的庞大规模,拆解所需的时间非常之短。奥运交付局对我们计划的详细程度也深感震撼。 既然你们谈起这个话题,临时性建筑如何解决在外观上媲美永久性建筑的挑战? Brownlie:我刚才说的灯光方案,是有叙事功能的,当某一队领先时,场馆的灯光就会变得如该队的主色一般,随着灯光颜色的变换,即使不在场内观战的公众,也能得知比赛目前的状态,另一方面,我们要让灯光自场馆内透出来,同时又不能影响场内观众的观赏效果,为此我们不得不构思一个“盒中之盒”的方案。简单而言,就是营造两层膜,第一层将观众席笼罩在内,第二层置于第一层膜之外,灯光系统就架设在两层膜之间的空隙。 Bettison:这个设计方案的难处在于寻找合适的膜,这种膜既能让日间5%左右的阳光照进场馆以节能,又得在夜间容许灯光系统的颜色变换效果恰到好处地照亮外膜,令整个场馆产生朦胧的梦幻感。而且这种膜还不能太贵。最终我们终于找到一种合适的PVC膜。此外,我们还做了大量实验,最终获得目前泡泡状的外观,因为测试表明这样的外观最节能。最终效果,就是以节庆式的外观庆祝临时建筑短暂而辉煌的生命。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