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访谈 查看内容

规划局:广州有些住宅今后要“长高”

2013-8-18 20:4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56| 评论: 0

简介:5月15日消息:昨日,广州市规划局发布了《关于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广州市分不调整开发强度区和4种加大开发强度区域。 据《信息时报》报道,白云山、珠江两岸等大部分 ...

5月15日消息:昨日,广州市规划局发布了《关于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广州市分不调整开发强度区和4种加大开发强度区域。

据《信息时报》报道,白云山、珠江两岸等大部分老八区区域属于不调整开发强度区,花都、番禺、黄埔、萝岗、南沙中心区则位于“调高”第一梯队。《意见》从5月20日开始实施,申请调高的要在6个月内进行,3年内竣工投放市场。

据介绍,广州市约有1.5~2成的区域面积属于可适度调高区,简单来说,同样一块1万平方米的土地,如果建政府保障性住房可多建5000平方米。以经济适用房60平方米一套计算,可多建83套住房。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可通过缓解供需,达到平抑房价的作用。

  广州约有1.5-2成区域可调高

此前广州市建设住宅时的容积率多是根据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但有部分区域并未得到覆盖,郊区板块建设住房往往容积率较低,甚至最高只能建8层左右。(“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有关人士介绍,全广州市目前约有1.5~2成的区域可调高。新增经营性居住用地项目、政府保障型住房项目(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新社区住房等项目),以及原协议出让土地的未全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居住小区项目和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工程住房项目可申请调整和提高开发强度。

  中小户型供应将变多  

已经公开出让的“招拍挂”居住用地项目、已全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居住小区项目和已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工程项目,不可申请“调高”。原协议出让的住宅地块可通过补交地价申请调高,调高部分需符合7成建设中小户型的规定。据广州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增高”的住宅建筑面积要求符合7成要建中小户型的要求,这也将使广州市的中小户型供应变多。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新增的招拍挂住宅地可提高容积率,将极大地增加住宅供应量,达到平抑房价的作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广州市暂无受影响要提高容积率的新社区项目。

  5区域中心区推荐建19~33层  

此次适度提高开发强度主要体现在提高容积率等方面。也就是说,在同样面积的用地上,如果其他要素不变,住房将变高,住房的供应面积增加。

白云山、珠江两岸等大部分老八区区域属于不调整开发强度区。

开发强度调整按区域分为4类,第一区是花都、番禺、黄埔、萝岗、南沙中心区;第二区是1~9号线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站点几何中心800米范围内),但不包括环城高速公路以内地区以及新白云国际机场100米控高线范围以内地区。这两个区域推荐的建筑高度为19-33层。此前,不少郊区板块的容积率都偏低,有的最高只能建8层左右。

第三区包括广州新城、新客站、金沙洲、大坦沙、原芳村、员村、琶洲地区等。

第四区为城市外围交通便捷地区,以及形成一定规模的居住区。

  不调整开发强度区

以下区域的开发强度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控制,不作调整:

1、市政、交通饱和区域:环城高速公路以内,但金沙洲、大坦沙、原芳村区、琶洲、员村、广园路以北华南快速以东地区除外;

2、生态敏感地区:流溪河两侧(两侧300米)、帽峰山地区、南湖地区、白云山地区、麓湖地区、凤凰山地区、火炉山地区、东圃绿化隔离带、万亩果园保护区、大夫山地区、莲花山地区、番禺区生态廊道、花都旅游大道北部山区;

3、重要景观区:珠江两岸地区(前航道区段以珠江两岸控规为界;老鸦岗-海鸥岛南端(前航道区段除外)的两岸以珠江景观规划范围为界,(沿岸进深约500~800米);

4、城市重点建设地区:珠江新城、白云新城、大学城;

5、历史文化保护区:新河浦、华侨新村、农林上路、耀华大街、南华西街、大岭村、i头村等。具体包括:历次已批准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控规紫线控制范围;

6、村镇范围,但中心镇的中心区、广州新城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城市外围交通便捷地区除外。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