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访谈 查看内容

胡 萍 在节能减排市场中畅游“蓝海”

2013-8-18 20:3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48| 评论: 0

简介:在节能减排市场中畅游“蓝海” ――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院长胡萍   两会期间,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迎来 55 岁华诞。在节能减排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时,中国电子工程设 ...

在节能减排市场中畅游“蓝海”

――访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院长胡萍

  两会期间,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迎来55岁华诞。在节能减排再次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时,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院长胡萍不断思考的,是如何继续扩大在节能减排这片新业务领域中扩大领先优势,真正负起老牌国有设计单位的责任。2008年,节能产业创造的利润将占整个设计院利润的四分之一以上。胡萍结合今年两会节能减排的新要求,介绍了该院创新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经验。

  砺变革依靠体制改革走出困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都是依靠电子工程设计生存。作为国内电子信息行业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子工程设计企业,该院在中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谱写了大量辉煌的篇章。但是,在与国际同行业知名公司的竞争中,他们也明显地感到了核心能力不足。

  胡萍说,对一个企业来讲,唯有创新者方能生存。要创新,首先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经历了业务重组、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确立了以工程咨询、设计为切入点,工程总承包为龙头的业务价值观,并正在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与国际接轨、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的运行机制,改革管理模式,变更人才结构,建立新的营销理念。

  要发展,就要发挥人才、资本和科技的高效驱动作用,推动增长方式的变革。胡萍介绍说,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自从按国家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走向市场以来,通过改变经营机制,在技术创新、设计创优的推动下,在业务和市场开拓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领导班子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胡萍说,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结合起来,整个科技链和产业链才能最终成为企业的价值链,才能真正转变为生产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因此,自2000年起,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及下属公司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和专有技术积累活动,将企业年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并逐年递增,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2008年,他们进一步提出要关注业务模式创新中产业模式创新、收入模式创新、企业模式创新的运用,并提升与之相应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建设创新型企业过程中,他们还逐渐建立了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行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生产与科技研究相结合的创新机制。2006年,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又进一步明确提出“筑平台创新、聚人才强院”的战略,每年投入巨大的力量进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围绕科技发展规划,全院积极探索“产研结合、科技驱动”,在科技创新、技术管理、成果转化、知识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铸发展业务结构调整开创新局面

  随着我国勘察设计市场的逐渐开放,国际大型工程公司迅速进入我国建筑业市场。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胡萍认为,只有不断完善业务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大力开拓新市场,通过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宽领域的服务,才能在竞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已经初步确立了以工业工程、民用建筑和节能环保三大业务为主的格局,实现了业务领域从电子行业向航天航空、广播电视、生物医药、民用建筑、节能环保、网络信息等诸多行业的拓展,开创了由工程设计到规划、咨询、设计、监理、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的新局面。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