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古建文化 古建通鉴 查看内容

徽派三雕有传人

2013-8-16 22:1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91| 评论: 0

摘要:   “三雕”是徽派风格的砖雕、木雕、石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的工艺雕刻。 “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因“徽商”衣锦还 ...

  “三雕”是徽派风格的砖雕、木雕、石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的工艺雕刻。 “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因“徽商”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民居、修楼阁而兴盛。明代,徽雕风格拙朴粗犷。清代,徽雕技艺升华,演变得细腻繁复,深浮雕、圆雕、镂空手法的出现,将亭台楼榭、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表现得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斗转星移。“三雕”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如今在皖南有一批年轻的民间艺人肩负起传承的重任。

  小桥流水、街景楼阁、车水马龙……日前,一面高1.2米,长14米的巨幅砖雕《清明上河图》,在绩溪县上庄镇农民梅志光手中历时3年雕刻成功。这是首次用砖雕的样式,栩栩如生地再现出了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与自然风光。

  其实,在皖南像梅志光这样从事“三雕”制作的民间艺人有很多,工艺坊也有多家,有的已发展成上规模的“三雕”加工企业。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地继承传统、崇尚文化、弘扬徽商精神不无关系。

  古徽州是徽文化重要发祥地,历史上名人荟萃。皖南至今仍较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徽商衣锦还乡后营造的古村落、古祠堂、古牌坊。这些都为“三雕”的传承奠定了实物样板基础。

  “三雕”的传承人之前多为修复古建筑的木工、瓦匠,他们从事着简单、粗放的施工。上世纪90年代,古建筑的修复、仿古建筑的兴起、工艺装饰的需求,使“三雕”备受青睐。于是,这些头脑灵光,血脉里流淌着“徽文化”血液,又有着“徽骆驼”精神的木匠、瓦工,便开始了从“三雕”修复到创作的蜕变。

  尽管这些农民既没学过绘画,也没学过雕塑,但耳濡目染,深受徽州建筑艺术熏陶,拜“三雕”实物为师,执着地将“三雕”艺术精髓琢磨得精透。如今,徽州古建筑的任何一块“三雕”部件,他们只要看上几眼,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市场需求,创作出表现现代人物、景致的作品。他们自豪地说:“只要有张平面图,我们就能让其活灵活现地立体起来,其实我们已经比古人做得更好! ”

  如今,皖南“三雕”的工艺品不仅满足当地的古建筑的修复需要,而且仿古建筑部件和工艺装饰品远销各地,大受欢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