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鲁山县城规划
鲁山县城位于汝州正南100多公里。城东有白龟山水池,西有召平台水池,地势略平坦,向南支流纵横,土地十分肥沃。 全城呈矩形,四面城墙,非常整齐,没有一点点弯曲状态。鲁山县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楼都不相对,各城门洞都开券门。南城门在城南墙的中心,北城门偏向东端,东城门在东城墙的中心,而西城门向北偏,因此东、西城门也不相对。在城墙之顶端,城的四角建四座角楼,另在南城门之东墙的顶端建设聚奎楼,并在聚奎楼之东侧城墙上又建设一座小型喇嘛塔①。在此城门之西城墙顶端建有玄帝庙,居高临下,别有风味。 城外的护城河从县城规划图上看不到,可能是在绘图时遗漏了,按具体情况看,一个县城那样完整是不会不建设护城河的。 鲁山县城内都是笔直的街,没有弯曲路。从图中显示出的街坊,面积大小不等,但是街外围的道路都是笔直的,全城大小街坊有数十个。北门里大街向城中直达儒林坊,儒林坊建在东大街与北大街交叉的路口处,形成大街上主要的景观。从北门里大街向西紧贴北城墙之位置建有观音寺、关王庙各一座。北城往西建有布政司、察院和县衙,它们都是大四合院。东门内大街一直向西,大街南侧的儒学也为一大四合院,它的正门前建有东、西两大牌坊,东为起凰坊,西为腾蛇坊,再西为南华观、养济院、预备仓、按察司。东边有射圃亭、钟楼。在城的东门里大街北侧建有火星庙、城隍庙等。全城的公共建筑比较少见,主要有聚奎楼、喇嘛塔、玄帝庙等。 鲁山县城内的钟楼建于南城门内偏顶侧,这很可能是儒学的钟楼,不过若是儒学的钟楼,应当把钟楼包括到院中,如果它是城池里的城楼,则应当把它建在十字大街的中心,也不能建在南门内城墙之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①喇嘛塔是西藏地区的一类供养塔,也可以说它是藏传佛塔。在元代以前就有这样的塔,名曰塔婆式塔。自从元世祖崇奉喇嘛教,元代就开始大建喇嘛塔,即将塔婆式塔改为喇嘛塔。到明清时代,喇嘛塔又有了一个大发展。 来源:张驭寰 著《中国古代县城规划图详解》 鲁山县城规划图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