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建筑设计师用孝心延续母亲生命
自己的锦绣前程?还是母亲生命的最后一程?80后建筑设计师选择爱―― “全职孝子”延续母亲生命 3年前,一边是自己的大好前程,一边是医生宣布只剩三个月生命的母亲。天平的两边,名校毕业生、80后李丹面临人生的一大抉择。 3年后,看着按医生宣判早已不在人世的母亲偶尔还能通过喉音来交流,辞职在家照顾母亲的李丹很欣慰,自己的抉择和坚守没有错。 董艳清刚退二线,就被医生预测只有3个月生命。母亲和前程,李丹面临抉择,每2小时帮母亲翻身,跪地帮母亲排大便80后孝子感动街坊。 武汉科技大学教工宿舍28栋97门9号。普通的三室一厅。 进门右手一间房,摆着两张床。一张是气垫的,58岁的董艳清平躺在上面,脸庞很干净,头部不时抖动,偶尔发出一两声呻吟;另一张是可折叠的钢丝小床。 每年季节交替时,患有右侧丘脑胶质瘤的董艳清的病情常出现反复,她的儿子李丹就会在母亲房里陪着,时刻观察母亲的变化。 气垫床是李丹特别购买的,他从网上看到,这种床可以防止病人生褥疮,“坏了一个,这是第二个了”。 客厅的角落里,摞着十个纸箱,大约2米高,从箱体的文字看,里面装的全是尿不湿,旁边还挂着些洗净的床单。 李丹坐在母亲房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择着菜,和笔者聊天,“母亲每天小便五次,纸尿片每天要花十元左右,所以每次都是一买一堆,能多用几天,价格也优惠些。”脸上满是憨厚的笑容,听到呻吟声后,李丹会抬起头朝母亲望去,房内,2008年嫁进来的妻子张宁很熟练地摇起婆婆的气垫床,给她喂水…… 在熟悉的人眼中,这原本是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李忠玉、董艳清是武汉科技大学的中层领导,儿子李丹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被武汉建筑设计院录用,正准备结婚、申请出国…… 2005年12月2日,刚从武科大化工学院副院长任上退居二线的董艳清,晚上洗澡突然跌倒;12月4日,她早上起床时,再一次无缘无故地倒在地上。 父子俩陪董艳清到武科大附属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做脑部CT,在观察室的李丹一见母亲头部片子出现一块瘤状物,顿时心生不妙。2005年12月13日,他们又转到华中大同济医院,经该院PET中心确诊为右侧丘脑胶质瘤晚期。 李丹将母亲送到协和医院后,开始四处打听治疗办法,医生告诉他,从病人年龄、病情综合考虑,要做三次开颅手术,才可能将病灶切除干净。医生也明确告诉他们,手术风险较大,有可能就倒在手术台上。 李丹和父亲反复考虑,决定采用保守治疗。 从确诊到2006年8月,董艳清先后在省肿瘤医院和协和医院进行放疗和化疗,每天下班,李丹就赶到医院陪伴母亲,还抽空和父亲拿CT片四处请教专家,多位专家私下对他们说,按通常情况,如果不手术治疗,病人生命只能维持三个月。 “我知道爸妈的同事中也有类似病例,大多是发病后,几个月就走了。”李丹回忆说,当时,听了医生的话,大家心里已经有这种准备了。 2006年8月,结束化疗,李丹将母亲接回家,请了一个护工,“爸爸有高血压,自己都需要人照顾。”李丹说,当时他想的是自己要好好工作挣钱,保证母亲的救治费。 然而,第一个护工只在母亲房里呆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坚决离去了。“我能理解,病魔的折磨使母亲整天呻吟,一般人的确受不了。”李丹又请了一个护工,这次坚持了一个月,也离去了……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