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赤蜡角机场九龙火车站
香港赤蜡角机场九龙火车站 (1989年―)
香港有时候被称为20世纪后期的城市范本,一个永远运动和永远自由的、无阻碍的变化的地方。在香港,那种私有主义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相当漠视――他们的理由是:在一个人口密度超过了每平方公里80000人的地方,传统的规划方式是不合适的。尽管城市布局混乱,一些区域的居住条件不卫生,但香港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成功。
赤蜡角岛是一个距离香港半岛中心 赤蜡角机场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将香港变成了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实力的国际大都市。 这个航空港建筑,具有看上去毫不费力的大跨度与对自然光线的最大限度的利用,显示出诺曼福斯特的独有的特点来。 在这个项目中,乘客在上面的两层中办理手续,而服务机构与包裹托运处理在地下层中进行。建筑主要采用的是自然采光。 机场自身强烈的方向感表现在129个弧形钢条(跨度为 在赤蜡角机场巨大的中庭里,入境与出境的旅客被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行走层面上,但是他们都能够体验到这个建筑令人愉快的气氛。在那些出境的旅客头顶上,入境的旅客由一条条玻璃桥疏散开来。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国家里,都没有比这个更加令人愉悦的进入方式了。 赤蜡角机场在1998年启用。同年,香港也在九龙西部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车站,这个车站也成为了一个线性新城区的主要交通网络的一部分。赤蜡角工程不仅仅是一个在城市区域外部建设机场的项目,也是飞机运输的一种新概念――特里法雷尔,九龙火车站的建筑师,将此项目看做了一个“飞机场的城市化”项目。不管是香港还是九龙,飞机场都在大约20分钟乘火车可达到的距离之内,分析它们的基本原理,都出于上面的那个“飞机场城市化”概念。在九龙西部,机场的火车直接联系到香港地铁系统,并享受主线服务。 原来的九龙车站选用了沉重而结实的材料,基座高高地突出在城市之上,其纪念性简直可以与纪念堂相媲美――站前广场服务于火车站的每一层――给人以一种方向感和场所感。坚固对这个火车站来说不是一种美学上的选择,而是结构上的需要――那巨大的柱子是为建筑往上扩建做的准备,它们能够将加载的重量传到地下的基础上。 这个火车站也同样是九龙一个新的“超级城市”的中心这个总面积为100万平方米的区域由人工开垦而成,其上建有一系列的地标性建筑物,40层的塔楼群,与对面的香港一比高低,也使得九龙原来全部采用高层公寓建筑的单一模式大为改观。车站非常奢侈地使用了一片空白的场地,大小约为14平方公里。整个车站嵌入了一个混凝土浇筑的“大盒子”里面,这个“盒子”有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