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初探
简介: 居住区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其环境的建设应以改善和维护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通过分析北京市回龙观风雅园小区、塞纳维拉小区、亚运新新家园等六个住宅区绿化现状、景观现状、功能要求、人文环境,提出了住宅区的植物配置模式。 1 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现状 1.1 植物造景的概念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及水生植物来设计、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1.2 北京市自然概况 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北端,燕山山脉南麓,东南部为北京小平原,以永定河和潮白河的冲积平原为主;西部和北部群山环抱,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3。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市区年均气温11.8℃,平常年份极端高温40℃,极端低温-20℃。市区年均降水量626毫米,西北部山区小于500毫米,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年均无霜期180天,平原地区在190~195天之间,山区在170天以下。年均日照2700小时。 1.3 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现况 1.3.1 六个居住区植物造景特色 通过对回龙观风雅园、塞纳维拉小区、亚运新新家园、北潞春小区、华龙苑、方庄小区等六个小区的实地调查,看阅文献的基础上,得出目前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具有以下特色: 1.3.1.1 回龙观风雅园 优点:(1)大量采用北京乡土树种,如银杏、国槐、白皮松等(2)利用颜色丰富可修剪的绿篱植物,如用金叶女贞、紫叶效檗、小叶黄杨等修剪成各种几何图案 1.3.1.2 塞纳维拉小区 优点:(1)植物景观层次分明、丰富(2)分布均匀、合理,形成了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 1.3.1.3 亚运新新家园 1.3.1.4 北潞春小区 优点: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了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丰富了植物群落的色彩 1.3.1.5 华龙苑 优点:(1)垂直绿化效果显著,有屋顶花园(2)不同花期的草本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能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1.3.1.6 方庄小区 优点:(1)整个植物栽植有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有变化,在丰富中有统一(2)整体布局较为良好(3)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十分科学,体现出了园林的文化特色和地方风韵 1.3.2 六个居住区植物造景共性(从整体上说) 优点:(1)小区绿化功能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大量采用北京乡土树种,如银杏、国槐、白皮松等。(3)多数小区植物景观层次分明、丰富,采用多了丰富的立体绿化手段。(4)利用颜色丰富可修剪的绿篱植物,如用金叶女贞、紫叶效檗、小叶黄杨等修剪成各种几何图案。 由于北京气候四季分明。植物景观的季相也很突出,春有玉兰、碧桃、榆叶梅、连翘、迎春、丁香类、绣线菊类、黄刺玫、海棠类、蜡梅、山杏、山桃、锦带花、牡丹、樱花等;夏有荷花、合欢、栾树、美国凌霄、紫薇、木槿、珍珠梅等;秋有海州常山、糯米条、荻、木本香薷、月季、鸟萝等。而秋色叶树种极为丰富,有黄栌、五角枫、茶条槭、黄连木、白蜡、银杏、栎属、火炬树、红瑞木、天目琼花、紫叶李、紫叶小檗、山楂叶悬钩子、地锦等;冬季松柏常青,尤其是白皮松、毛白杨等树种树杆极富特色。四季分明的植物景观季相显示了强烈的北国植物景观特色。 1.3.3 发展趋势 (1)植物造景人性化 (2)植物造景生态化 (3)植物造景艺术化 2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功能 21世纪是生态环境文明的世纪。生态人居环境应做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居住区的绿化系统应具备三个功能,即: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文化功能、休闲活动功能。 2.1 植物造景的生态环境功能 绿化是基础,美化是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相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另外,在北京有些高级的居住小区和会所,已经根据植物的生态效用的原理来改善他们的环境。除了合理地进行植物选型和搭配外,还适时适的地进行垂直绿化。代表形式就是“屋顶花园”。 屋顶绿化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是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四季青翠、清新宜人的。其绿化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它可使屋顶住宅的室内温度得到改善,屋面的隔热保温效果明显提高;保护建筑物免遭高温、紫外线等的损害,有利于延长其寿命;屋顶绿化还可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等。无庸置疑对于有建筑“第五立面”之称的屋顶进行绿化,是城市三维立体绿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环境景观的一大飞跃。 2.2 植物造景的景观、文化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的要求已不在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的优越,而是越来越注重软件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小区的景观设计和文化氛围。 2.2.1 植物造景的景观功能 现代科技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更依恋于自然、更希望回归到以往热情洋溢、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通过利用植物造景来营造的居住区景观,就是创造最佳、舒适、便捷的社区场所和氛围空间,使区内景观节点地带和代表性建筑与标志物的连贯化和系统化,从而将人的活动从其居住小盒子里引出来,带向其各自所心仪的环境中,人在此中生活,居之安然,陶之自然;就是以生态学为原则,以人为本,服务于人,补充和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理想,让人能更直接的接触自然。 2.2.2 植物造景的文化功能 从古至今,植物造景一直注重文化内涵,富有诗情画意。一方面,古人对植物具有深厚的感情,甚至把树木看作是民族、江山的象征。另一方面,随着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古人更把植物性格拟人化,将植物的某些特性结合传统诗画艺术,进行比德赏颂 ,吟诵传赞,庭园环境极富诗情画意,体现出植物造景的人文意境美。 2.3 植物造景的休闲活动功能 住宅区的植物配置必须科学、合理,遵重自然,同时为居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自身能融于其中的小环境,为居民的休闲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3 居住小区植物造景的方法与途径 居住区植物造景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种,但归根结底还应该是结合居住区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3.1突出生态规划模式 (1)生态观光型模式 (2)生态保健型模式 (3)生态环保型模式 3.2 运用艺术原理与手法 在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时融入艺术原理和手法,已经是现代居住区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比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景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原则: 综上所述, 北京市居住区的植物配置,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在居住区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