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
王澍(1963年11月4日-),祖籍山西交口县野家坡村,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中学毕业于西安中铁一局西安中学(现西安市铁一中学),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工作。2000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成为获得这奖项的第一个中国公民。 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2012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他给中国建筑界带来过一个巨大的惊喜,,他也是继1983年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建筑师,世界第四年轻的普利兹克获奖者。当时,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曾经这样评价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2013年,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4月18日,《时代》杂志发布2013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名单,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入选。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博物馆、杭州南宋御街、上海世博会滕头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五散房等都是他的建筑作品。 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