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院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胜利贯通
简介:6月19日10时30分,历经8年多的艰苦建设,被国内外专家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的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胜利贯通。至此,兰渝铁路年底全线通车指日可待。 作为勘察设计单位代表,中铁一院领导刘为民、魏州泉,副总 ...
6月19日10时30分,历经8年多的艰苦建设,被国内外专家定性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的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胜利贯通。至此,兰渝铁路年底全线通车指日可待。 作为勘察设计单位代表,中铁一院领导刘为民、魏州泉,副总工程师李国良、李响,院兰渝铁路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李雷等应邀参加了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贯通暨保开通动员会。刘为民代表设计单位在动员会上发言,表示中铁一院将在兰渝铁路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围绕全线开通的总体目标,举全院之力做好后续各项工作。中铁一院南方监理公司总经理张德凌作为监理单位代表一同参加了动员会。会上,中铁一院和南方监理公司获得建设单位兰渝公司的嘉奖。 胡麻岭隧道是兰渝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境内,全长13.61公里,其中有3.4公里必须穿越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受施工扰动的影响,围岩液化十分严重,突水涌砂等安全隐患突显,被公认为国际罕见的世界性难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援建专家认为“修通兰渝铁路的愿望根本无法达成”!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主席、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CarlosDelgado教授在考察胡麻岭隧道时也说,“在流沙中修隧道,这在世界隧道工程中属于首例”。 中铁一院承担着兰渝铁路甘肃段共计493公里的勘察设计工作,面对胡麻岭隧道的巨大挑战,技术人员发扬“青藏铁路尖兵精神”,顽强攻坚,大胆创新,拼搏奉献。院副总工程师李国良、李响等技术人员及国内外专家现场进行指导,并联合科研院校对第三系砂岩水文地质条件与围岩稳定性关系进行了科研攻关。通过补充地质钻探、物探、取样试验分析,获得相应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掌子面在超前降水形式、降水设施与开挖掌子面距离的围岩含水率变化与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等。 经过几年的施工探索和研究后,中铁一院对前期的各项施工方案和工法、辅助施工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确定采用“重降水、密导管、强支护、辅注浆、快挖快支快封闭”的设计原则。在实践中达到了超前支护和防止顶部流沙和漏砂,确保了支护和掌子面的稳定。 从2005年中铁一院完成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至今,兰渝铁路已历经了整整12年的科研攻关和8年建设。随着胡麻岭隧道的胜利贯通,兰渝铁路也将实现年底通车。到时,重庆乃至西南到新疆的欧洲班列将不再绕行陇海、西康、襄渝铁路,通过兰渝线直取兰州,全程可缩短近700公里,运行时间节约11个小时;将为国家“一带一路”顺利实施、沿线精准扶贫和西南、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