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院西藏刘争平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挂牌
简介:6月8日,在位于拉萨市金珠西路的中铁一院拉萨分院指挥部内,洋溢着过节般的喜庆气氛。西藏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边巴郑重地将印有“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的铭牌交到全国劳模、中铁一院拉萨分院院长刘争平手中,这也是西 ...
6月8日,在位于拉萨市金珠西路的中铁一院拉萨分院指挥部内,洋溢着过节般的喜庆气氛。西藏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边巴郑重地将印有“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的铭牌交到全国劳模、中铁一院拉萨分院院长刘争平手中,这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双创”工作室,院领导丁力出席授牌仪式。 中铁一院自2015年6月成立院级“刘争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来,始终以“小平台助推大转型、小平凡演绎大卓越、小成果彰显大价值”为目标,积极创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旨在发挥劳动模范的技术优势,在多年冻土、地热以及其他复杂地质工程技术、高原地区勘察设计管理创新等方面开展探索研究和技术创新,并以此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的积极性,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刘争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以项目为依托,建立了“核心带头人+骨干团队+科研项目”的运作模式,在创建活动中始终把富有创新潜质和创新热情的优秀年轻骨干吸引进创新团队当中,不断增强工作室的凝聚力和创新活力。工作室现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5人,平均年龄39.5岁,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6.4%。工作室强化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青藏铁路尖兵精神的传承,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始终把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作为主攻方向,围绕西藏铁路建设项目,如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墨铁路、中尼铁路、新藏铁路等多个高原铁路项目开展科研攻关,工作室成员长年深入一线,克服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积极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技术革新、技能攻关和创造发明活动,先后攻克了冻土、地热、复杂地质结构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难题,以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为青藏地区铁路建设和运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作室拥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勘察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涌现出以刘争平、胡炳成、许红春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两年来工作室成员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1篇,为中铁一院在高原铁路修建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智力支撑。 西藏自治区总工会副主席边巴在听取了刘争平关于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汇报后,对中铁一院刘争平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中铁一院三代人半个多世纪扎根高原,为西藏现代铁路交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批准创建的第一个自治区级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希望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和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为推进西藏自治区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创建工作,开好头起好示范榜样,努力把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建成自治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基地和传递劳动力量的展示基地。” 丁力代表院对西藏自治区对中铁一院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铁一院将以此次刘争平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契机,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创新引领作用,为西藏地区现代交通事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依托中铁一院当前正在研究开展的拉墨、新藏、中尼铁路等铁路项目,持续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青藏精神,履行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以饱满的热情和一流的创新,投身西藏现代交通事业,为实现西藏自治区“十三五”目标及“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做出更大的贡献。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