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借助科研合作平台 提升养护设计水平
简介:最近,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交通院)杨光院长组织召开了《高速公路无损检测与非开挖修复技术在季冻区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召开了课题调度会,参会人员有院总工程师焦明伟、郑州大学郭成超博士和钟燕辉博士、养护分院 ...
最近,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交通院)杨光院长组织召开了《高速公路无损检测与非开挖修复技术在季冻区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召开了课题调度会,参会人员有院总工程师焦明伟、郑州大学郭成超博士和钟燕辉博士、养护分院王艳军、崔洪川、冷松柏以及课题组相关同志。 杨光院长在座谈会上表示,合作双方在各自领域均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下一步工作中,双方应加强沟通,梳理合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合力解决好。具体到设计环节,要在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方面下功夫,多征求建、管、养单位的意见,多了解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在新项目设计中得以体现。设计理念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品质工程的思想内涵,立足项目,创造更多的精品工程。希望双方把设计标准都统一到项目业主满意的标准上来。 杨光院长对项目课题组成员做出如下要求: 一、注重检测技术的研究,突出养护科学决策分析的重要性 目前,路面表面损坏、路面平整度、沥青路面车辙、弯沉、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等的检测已经实现自动检测与大数据处理分析。而更为深入的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的内部结构使用状况的无损检测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套的完整技术。 公路养护设计中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结合科学严谨的设计理念,利用环保、高性能的养护维修材料,全面提升养护设计水平已经成为下阶段的重要工作任务。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了公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养护生产效率、缩短养护维修的周期。结合课题的研究,养护分院应以工作实际为出发点,以现场调查为基础,强化养护分院的内部快速无损检测的数据分析以及实践能力,提高检测评价的准确性。 在检测成果的基础上,使养护决策分析科学化、标准化,为养护设计提供依据,为养护维修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养护施工最大限度的缩短周期。 二、材料研究应结合季冻区特点开展 吉林省为季节性冻土地区,和南方其他省份有着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季节性冻土地区,由于受交通荷载、寒冷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沥青路面表现出具有季冻区的常见病害特点,如路基冻胀、沉陷引起的纵缝等。冬季低温时引起的路面开裂,春融期间道路沉陷、鼓包、唧泥及车辙,水损坏引起的网裂、坑槽等。针对上述季节性冻土地区气候特点,应有针对性的对材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环境耐久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体现课题研究的区域性特点。 三、通过课题合作交流,提升交通院技术能力、加强成果转化能力 本次课题的合作单位重要参与人王复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公路快速检测与快速修复领域具有较深的研究造诣。借助本次课题合作的平台,提升养护分院快速检测能力与具体病害分析判断能力,课题参与人员应深入研究,潜心研究,而不能为了参与而参与课题,要把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与交通院试验检测站密切沟通,成立一支具备无损检测技术与快速微创修复的施工队伍。 四、下阶段工作安排 1.详细安排课题实施计划,定期抓落实,确保课题研究成果满足结题要求。 2.定期召开课题协调会,下一阶段相关工作明确责任人。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相互借鉴,补齐短板,提升整体水平。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