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弘扬“工匠精神” 笃修“工韵匠心”
简介:2月7日,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林强有董事长在综合部2017年新年开工大会中提出,要大力推动“工匠精神”的技术服务理念,以“工韵匠心”的实践体现工勘人对工程品质的卓越追求。 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 ...
2月7日,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林强有董事长在综合部2017年新年开工大会中提出,要大力推动“工匠精神”的技术服务理念,以“工韵匠心”的实践体现工勘人对工程品质的卓越追求。 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中国古代的那些能工巧匠们。早在春秋时期,鲁班发明制作多种作战、木制工具,被尊称为建筑工匠界的“祖师”;明朝后期李时珍实地考察,历时30年,查考医书籍八百余种,著成举世闻名著作《本草纲目》;还有还有庖丁解牛“超乎技近乎道”的传说。然而,因倾注“工匠精神”而带动企业或国家发展、铸就经典品牌、培植长远竞争力的故事却多出现在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德国,同样经历了从粗制滥造到精益求精的产业转型。“工匠精神”在西方经历了推崇、漠视、回归的洗礼和发展过程。德国总理默克尔将经济转型后的腾飞归因于其性能优异的制造业和能工巧匠。如今,江诗丹顿、宝马、西门子等众多知名品牌成为制造业中的佼佼者,延续着百年经典的品牌传奇。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说,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告诉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依靠的正是这富有工匠精神的工匠。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一种精神,是对事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一种职业追求。一个企业要构建自主品牌,必须留住工匠精神这个灵魂,缺乏工匠精神这个灵魂的支撑,品牌很难得到长远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大型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到8年,而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生产的数量和成本,而对质量重视不足,工匠精神的衰落就在所难免。现实的尴尬在于,一方面是国内产品积压库存严重,另一方面国人却涌向日本、欧美等国家,疯狂抢购马桶盖、电饭锅和化妆品等日用产品,说到底,就是由于“工匠精神”的差别体现,导致了消费者心目中对产品质量优劣的排序,没有“工匠精神”作为内在支撑,企业的生命力就难以持续发展。 “工韵匠心”是“工匠精神”的外化形式。只有在熟练的技艺中摸索工作韵律,倾注匠心独运,才能摸索出“工匠精神”的灵魂,在实践中体现“工韵匠心”。“工韵匠心”意味着工匠代表的并不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而是在执着和专注中打破墨守成规,持续推陈出新,延续发展韵律。 工勘集团25年发展一直专注于专业技术的钻研与提升。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斤”的创新。只有秉承着“工韵匠心”的执着追求,专业技术人员才会对专业技术不断钻研思索、不停打磨探寻,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实现技术和工艺创新 。要领会“工韵匠心”,实现由大变强,由专业变精品的跨越,就需要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优秀职业技能的工勘人带头专注,带头引领。 培养“工匠精神”,第一要开展人才激励制度引领。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下,在“中国制造2025”的整体目标下,工勘人要培育工匠精神,首先要高度重视工匠的作用,尊重技能人才。通过完善技术人才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大力表彰优秀技术人才,逐步提供能工巧匠的收入水平;通过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让工匠获得与其贡献挂钩的收入;在晋升、评选中,将职业精神作为技术人才的考评标准,树立起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第二要进行教育先导。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树立起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利用“工勘学院”、员工培新、企业宣传等途径加强职业教育,建立起对职业和岗位的敬畏之心,提升职工的技能素质。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比拼及“传帮带”等方式,加强对技艺的心传身授,从而培育和锤炼员工专注的工匠精神,以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 第三要努力营造舆论环境。在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深圳标准”的大环境下,借助行业内外的活动契机及自媒体等宣传工具,加强“工匠精神”宣传与报道,不仅在集团内部形成“专心”、“专注”、“专业”的职业操守,而且在行业内塑造出“品质”、“品牌”、“品德”的标杆效应。严把技术关,严把质量关,严把服务关,做到精益求精。 “工韵匠心”的践行,可覆盖至集团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大到战略部署与技术革新,小到工作中对每一个细节的雕琢把控,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欲成“大家”,先为“小匠”。作为工勘人,工勘人能做的就是立足岗位,发扬实践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不断打磨手中的技术,把平凡的事做成精品。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做创新的践行者,做品质的奠基人。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