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Katuaq文化中心 / Schmidt Hammer Lassen
本周,位于格陵兰首都努克的格陵兰Katuaq文化中心将迎来其落成20周年纪念日。建于1997年的建筑是当时第一座面向当地居民、国际因纽特人群体以及世界各地游客开放的文化与艺术空间。这座建筑在格陵兰严酷气候的洗礼下巍然耸立,直至今日仍然充满活力,为音乐、电影、戏剧、会议、展览以及其他公共活动提供着场地。 ▼ 建筑外观 起伏的峡湾冰川、漂移的冰山与绚烂的北极光,Schmidt Hammer Lassen事务所从格陵兰壮美的自然风景中获取灵感,其方案也在参与1992年国际竞赛的227个方案中脱颖而出。 ▼ 设计草图 设计方案以建筑语言将这些自然元素一一呈现。浅色的木制建筑立面如浪潮起伏,位于其上的天窗透出光亮,如同在空中飞舞的北极光;三角形的深色巨大建筑体量仿佛漂浮的冰山;而剧院、电影院、咖啡厅等一个个单独提亮点缀在浅白色明亮大厅的两侧,似乎演绎着山川、冰雪与峡湾的关系。有机生长而极富自然气息的建筑与格陵兰人民的心灵产生了呼应,获得了各个年龄层次团体的关注,即使在20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是当地社会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浅色的木制建筑立面如浪潮起伏 ▼ 夜景,天窗透出光亮,如同在空中飞舞的北极光 “作为SHL的第一个国际项目,在格陵兰文化中心设计竞赛中取胜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它体现了我们在建筑上的野心,创造了一个极具场所感、融入当地生活的文化建筑。”联合创始人Morten Schmidt说道。“而严酷无情的极地气候也教会了我们不少新的材料知识,并最终成功地打造了一座可持续建筑。” ▼ 内部空间 ▼ 如极光般的顶光 自开放以来,Katuaq文化中心门庭若市,迎接着来自首都乃至全国各地的格陵兰居民。作为仅拥有56500位国民的人口小国,Katuaq文化中心的年接待量竟然达到了10万人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文化中心中丰富的活动与文化生活,而此外,所有的活动也将通过专门开辟的电视频道向全国播出。将因纽特文化传播到每家每户的Katuaq文化中心已成为格陵兰的文化标志,而其影响力甚至覆盖了加拿大、阿拉斯加与俄罗斯。 ▼ 城市中的建筑 Katuaq文化中心在1997年至1999年间获得了包括丹麦基金会奖在内的国内外各项大奖。 ▼ 模型 ▼ 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