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K11填迷墙 / 众建筑
简介:“填迷墙“的灵感,来自北京老城区常见的防盗金属网。防盗网本是用来隔绝不速之客的,却意外地变成日常生活的储物空间。在蜿蜒狭长的老城区胡同里,只有通过这些装着防盗网的窗户,才透露出一点住在绵长砖墙之后人们 ...
“填迷墙“的灵感,来自北京老城区常见的防盗金属网。防盗网本是用来隔绝不速之客的,却意外地变成日常生活的储物空间。在蜿蜒狭长的老城区胡同里,只有通过这些装着防盗网的窗户,才透露出一点住在绵长砖墙之后人们的生活细节。 ▽ 由废弃物与防盗网组成的墙体 “填迷墙“将北京胡同那迷宫般的狭窄巷道,搬到了香港的K11艺术空间。在以防盗网围成的迷宫墙壁里,填充着来自北京、广州、香港三地的废弃物品。”填迷墙“构思在北京,制作在广州,展示在香港。这三座城市所代表的,正是当代中国最突出的特征——剧变。 ▽ 以防盗网围成的迷宫墙壁 ▽ 轴测图 每件废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北京——这个国家的文化中心,我们从老街区搜集了被拆除四合院房屋的残片,但那仅是每天大量拆除房屋的冰山一角;在广州——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制造业中心,我们从服装厂收集到大量新衣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而在香港——全球消费之都,我们则从露天市场和小摊上找来二手旧物。 ▽ 建筑废料、边角料与二手旧物 当观众在“填迷墙“里寻找出路时,周围高耸的填料逐渐变得低矮,那些纵横交错的通道慢慢露出全貌,好似在传统迷宫里获胜者最终到达最高点,迷宫顿时一览无余一般。这组装置位于K11的地下展示空间,当人们进出地铁或商场时就会看到。为鼓励行人参与其间,层层迷宫的墙壁内嵌有一组组窗洞,人们可以透过这些填满物品的屏障,一直看进迷宫的中心。 ▽ 从内嵌的窗洞看进迷宫的中心 迷失在“填迷墙“中,人们会遇见那些或新或老的故事。墙中还留出一些空档,鼓励观众来将自己的物品与故事,填入其中。 ▽ 平面图 ▽ 剖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