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BIM 查看内容

从建筑名校到BIM技术大咖,他从未停歇!

2016-7-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73|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我们始终怀有梦想,因为一路上可以持续努力。从建筑名校到BIM技术大咖,即时再苦再累,再难,都没有一刻停歇......所以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从建筑名校到BIM技术 ...

摘要:我们始终怀有梦想,因为一路上可以持续努力。从建筑名校到BIM技术大咖,即时再苦再累,再难,都没有一刻停歇......所以他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技术大咖,他从未停歇!"/>

从建筑名校到BIM技术大咖,他从未停歇!

小时候,我最喜欢让爸爸带我去工地旁看盖房子,看着高楼一点点盖起来,很是兴奋。那时我特别羡慕开吊车的叔叔,当时就想,长大一定要做建筑工程师。与大多数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专业的孩子不同,我很确定今后自己要做什么,在填报专业的时候也只选择了土木工程。当然,我也顺利的在一所名校中开始了4年土木生的大学生涯。在大学里,我都是最晚睡最早起的,因为我很珍惜自己伸手就能触到梦想的生活。毕业后,我顺理成章进入了一家中字头的建筑企业。

工地的生活是单调的,但每天可以看着自己参与的项目一点点建起来,期待着完工那一天的到来,也算是有盼头。那段时候,一款叫“施工模拟”的游戏一直陪伴着我,这款游戏很小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是创建自己的建筑公司,完成各种任务。每到晚上,我都会开始创建属于我自己的建筑公司。可能也是这款游戏启发了我,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的实际工程也可以在电脑中提前模拟建造一遍那该多好啊! 

那几年,北京的发展真是快,身边的建筑一个比一个炫。在我们的圈子,当时被谈论最多的要数扎哈设计的银河SOHO了(她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建筑师,不久前她的离世令我非常难过)。也是因为银河SOHO的新闻太多,我在无意间看到了潘石屹先生讲BIM概念的文章。当时我只知道BIM是设计院建模用的,没想到还可以在施工阶段应用。一时间,BIM在我心目中树立起了伟岸的形象,这不就是把“施工模拟”游戏搬到了现实吗?当然,那个时候BIM技术在施工企业的应用几乎是没有,但我还是没事就翻看国外的实例,了解BIM到底是怎么回事。 

同事看到我对BIM如此感兴趣,告诉我集团有几个项目要上BIM技术,正在征调实施人员。于是我就去找领导说自己想调到BIM项目组去,领导说可以考虑,并挑出了5个年轻人作为备选人员。遗憾的是,最终我成为了5个人中唯一被刷下的。当天晚上我在办公室外拦住了领导,我问他我热爱建筑并愿意为之奋斗,为什么不给我这次机会?他说,你们几个里谁不热爱建筑,如果你真的热爱,那去不去这个项目对你影响都不大吧。虽然说的只是一句屁话,但我一时也不知如何反驳。也许追寻梦想就应该遇上点坎坷吧。如果当年去了BIM项目组,就没有后面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一件美好的事情正在消逝,但你奋力追赶,那么下次等待你的必定是更美好的回报。 
从那时起,我的业余生活全部被BIM技术所占据,我尽可能的搜集所有能找到的BIM素材,自学了当时所有能下载到试用版的BIM软件。那时的我,好像打满了鸡血,生怕自己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有时候,运气可能是影响人生路径的重要因素。由于建筑业态的转变,国内的建筑软件企业也开始做BIM软件工具了,这些企业正需要既懂施工业务又了解BIM技术的人。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问我有没有兴趣参与BIM软件的设计,到一家软件公司做需求顾问。所有人都懂,从一个稳定的集团大国企走出来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我坚信,BIM一定是建筑行业的未来! 后来的经历也证明了,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运气,而是选择。

我很感谢在集团中得到的培养,但我还是出来了,2013年2月我开启了BIM事业的新里程。 

作为BIM软件的需求工程师,我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门外汉。我完全不懂需求文档要怎样写,不懂要怎么把自己懂的业务用产品经理能看明白的产品语言去描述。后来与产品经理老王熟了以后,我半开玩笑的问他,当时我啥都不懂,怎么会招我进公司的?他说是看中了我的执着。 

在整个团队里,老王绝对是个狠角色。以至于我刚来的时候,经常会被老王骂,有时会有一种抬不起头做人的感觉。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压力下成长的特别快,有时候不用像学校老师一样絮絮叨叨好多次才改过来,被骂一次就记住了,下次不敢再犯。当时,我最头痛的就是写不好需求文档,当然,这对于一个建筑工程师来说也很正常。但看着团队中所有人都在加班加点的拼命工作,我生怕自己会耽误进度。那时候,我总是在半夜两三点钟还留下来分析前辈们写的需求文档,学习究竟要如何写才能将功能实现。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的日子过了有三个月吧,感觉自己像是扒了层皮,很庆幸我没有猝死。 

经过了第一个、也是最艰难的阶段,之后的工作顺利了很多,软件中越来越多的专业功能通过我的设计得以实现了。白天,一门心思在拜访用户、和用户通电话、发邮件沟通,搜集用户对软件的反馈信息,经常一看时间已经到了吃饭的点。晚上把这些信息整理起来,编写成需求文档交给开发迭代。之后再将迭代的结果返给用户以及测试进行需求验证。经过了一年的努力,产品也初见雏形。说实话,那是我工作以来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时光,和伙伴们一起没日没夜的奋斗。 
也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产品要开发商务功能的任务。以前我在项目上是做技术的,对算量不甚了解,而商务口就是需要对清单报量有深入的了解。老王说,这是你提高自己的好机会,抓住它吧。人生大概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中往复吧!不知又过了多少个不眠夜,商务端的功能终于得以良好实现。就此,这款BIM软件也将要正式面世了。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得到了公司派去斯坦福大学考察的机会,为期两年。那个夏天,我收拾过还没有准备好的心情,提上行囊,奔向了地球的另一端...... 

在美国的生活让我领略了很多不同,接触到世界先进的BIM理念也改变了我很多想法。2014年8月14日下午6:29,我在斯坦福大学门口的咖啡厅点了一杯卡布奇诺。接过咖啡的瞬间,我不受控制地,泪如泉涌。模糊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来自同事的邮件,“BIM5D产品发布会,圆满落幕。”是啊,亲手设计的软件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当它降生的那一刻我的心情错综复杂。回想起和同事们一起奋战的每一个不眠夜,我的灵魂仿佛瞬间回到了那里。两年的外派考察将是漫长的,但我绝不会有丝毫放松,因为梦想还在等我! 

或许这是一个谈及梦想就会被人嘲笑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有些冷漠和麻木的时代,我们的内心少了些热情;在这样一个物质的时代,我们的灵魂渴望回归;人都有冷漠而物质的一面,但想起还有一群人和我一样拥有梦想并一直为之努力,我感到无比自豪。也许,这些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命脉! 

这个月,在美国为期两年的外派学习即将期满,我也即将回到曾经奋战的地方。最近看到公司的同事们在朋友圈转发我们新的宣传视频,看到我们团队的领航人,看到头发渐少,仍然一丝不苟的老王,我感慨万分,5年多了,从未停歇的脚步,因为一直感受着,使命一直在我们的肩上...... 
(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