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弃仓库到北京最美摄影棚,摄影师黎晓亮工作室
说起黎晓亮, 可能很多设计师朋友会觉得有点陌生。 但如果你是一个对时尚感兴趣的人, 你一定看过他给明星拍的大片。 ASTUDIO五周年, 影棚的咖啡厅也正式投入使用, UUA建筑师事务所操刀了整个空间的设计改造任务,完成了也许是京城最有范儿的摄影棚。
以下文字来自UUA:
一个明星梦工厂 我们的多年好友黎晓亮热爱摄影,从大学追梦到现在,一直梦想有个适合自己最好的Studio。梦想每个人都有,正如他自己设计的海报所表达的。
影棚建成投入使用以来,ASTUDIO凭借自己超高的颜值,出镜于各大媒体。许多明星大片就是在这个摄影棚诞生。 ▲你们的表姐和十元…… 真人秀在这里取景录制
▲把影棚改做游戏室的韩同学……
▲盟主在棚里静静的看本书…..据说书名是《摩托车与禅修》
▲靠着入口静静的美一会
一次友情的合作 作为晓亮多年的好友,当他在影棚搬迁找我们帮忙设计时,自然帮他实现梦想。
影棚原址是东三环外一个长期空置的狭长型的仓库。由于摄影层高的要求,这种大空间非常适合影棚的改造需求,而且由于距离国贸CBD直线距离1.6公里的便利条件,所以业主租下了这里。
业主希望把大空间的厂房改造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大小两个摄影棚,并且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区和出入口,从而可以同时独立的进行两场拍摄。 一个梦想的咖啡厅 在录音室邻居搬走后,晓亮和我们讲了他第二个梦想:我想要间……咖啡厅
▼新空间租赁时的状态
于是我们派出了“做的了高大上的高技派,也玩的了小咖啡厅”的主设计师李泳征。 UCL优秀毕业设计,优秀毕业论文,毕业受邀直接进入伦敦诺曼福斯特事务所 ,27岁拿到英国注册建筑师。 最厉害的,是他全程参与了美国苹果总部设计…
设计师根据功能需求,把原有的废弃的仓库空间,通过空间划分,分割出了咖啡厅,接待室,两个影棚,修图室,化妆间,器材室,库房等房间。
设计主要在空间合理利用,色彩质感,配饰几方面对影棚空间效果作了控制。 空间拓扑 建筑位于厂房的夹缝之中,而内部使用功能性比较强,所以内部功能使用效率是空间划分的入手点。
在两个独立摄影空间的功能划分上,两个相对独立的摄影区均采用LOFT的空间形式。两个独立的工作单元办公区利用双层层高局部加出二层空间,而摄影区则保留原有通高空间,空间紧凑又富有效率。 ▼2号拍摄区
工作室的空间分拆最大化地利用了层高,满足了不同的空间需求,将空间如鲁班锁一般无缝拆解出不同要求的空间。 为了满足拍摄主题和场景的需要,非拍摄区也考虑了布景可变性的需求,成为入画的场景。
▼1号拍摄区
前区咖啡接待区与小棚连接,成为影棚的前区,拍摄期间的非相关工作人员可在此休憩,等待。VIP化妆间的设置,让1号棚具备更好的空间延展性。 色彩与质感 摄影棚环境光的要求,不能有大面积的艳丽的颜色,所以黑白,木色,高级灰成为主要基调。设计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厂房留下的质感和痕迹,拍摄区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办公区用木地板,化妆区则用老木地板铺面。 墙体保留原有砖墙肌理,白色涂料刷白,屋顶保留原有厂房钢构架,用黑色喷涂处理,新加的钢结构构件黑色喷涂,主要的氛围营造来源于家具及配饰。
前区咖啡吧主要以复古基调为主。做旧的木板,各地低色温的灯光,以及木色的吧台,条桌,复古的配饰,共同烘托了前区厚重的复古质感。
▼入户的庭院空间
▼改造后咖啡厅的入口
▼改造后入户的接待空间和咖啡厅
配饰 遇到一个审美共振的业主,与设计师总是相互激发,在装饰配饰选择上的审美促进使得最终在摄影工作室氛围塑造上更加的极致和富有场景感。
▼有米兰淘来的相框,日本淘来的灯饰和90年代的家具,美国60年代的课桌椅
由于很多场景的布景需求,摄影的场景变换需要不同的配饰,所以在某些空间也没有完全的功能的限定,给后期摄影布景留出余地。
▼上世纪爵士摇滚乐全盛时期的经典黑胶
施工中的小意外也带来意向不到的效果和惊喜,侧开窗变成上下开让空间变的俏皮,粗糙的施工质量的大效果却远比精细化的构建更有场景感。
▼个人收藏的50年代的Vespa
▼“A”看起来就是他们的信仰…
▼世界各地出差采购来的咖啡豆
▼VIP化妆间
▼有这么多人在这里留下痕(zhua)迹(yin)
▼主人出镜,拍得了大片,冲得好咖啡
ASTUDIO欢迎各位 去喝杯咖啡,翻翻画册,留张合影
最后,设计费多少? 重要吗…… 蹭张大师照,可比设计费重要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