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辆行驶在高速路面的“小火车”,经过之处,龟裂的路面竟变成了崭新的黝黑沥青车道,这是近两个月来发生在重庆部分高速公路上的一桩“奇事”。到底怎么办到的?
列车正在进行道路修补在重庆绕城高速西北段歇马互通至青木关互通之间,这“魔法列车”正在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行经途中,身处两米左右距离的记者能清楚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热浪袭来。 这是从德国首次引进了维特根就地热再生列车。“它的全称是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机组。由两台加热车、一台加热铣刨车、一台加热复拌车及一台摊铺机、三台压路机组成,全长约80米,作业中,将保证地面温度在140℃以上。”负责该项目的重庆通力高速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那么,它的操作远原理是什么呢?首先,路面加热机对所维修路段的沥青路面进行大面积的连续加热;随后,用铣刨复拌机对预热后的路面耙松、喷洒再生剂并添加极少量新沥青混合料,完成拌和、摊铺等工序;压路机紧随其后,连续完成碾压作业,新的路面就这样形成了。 “新路面冷却到50℃,社会车辆就可通行。”该负责人称,正常情况下,运用该设备每天单车道可施工1.5公里,其维修速度是传统工艺维修速度的3-4倍;且占用道路时间短,减少了对社会车辆通行的影响。 据介绍,传统维修工艺需要把原路面损坏范围全部挖除丢弃,填入新拌沥青混合料进行修复。而现场热再生技术,使用“再生列车”进行维修时,原路面材料可直接就地全部利用,只需添加再生剂、热沥青和少量新沥青混合料即可修复。 因为不需要大量新的路面材料,拌和场只需提供从前10%左右的沥青混合料,极大地减少了沙石等原材料开采,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与当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相一致。 另一方面,因原材料开采、运输、加工和施工带来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以及维修废旧材料弃渣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都将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按10年一个大修周期进行计算,重庆3000公里高速公路平均每年能减少废料弃渣近40万吨,如弃渣按1米厚堆放,可节约土地250余亩。同时,减少石料、沥青等自然资源开采近40万吨,可极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但是,并不是所有路面病害都适用该技术。”上述负责人称,因路面加热温度不能过高,过高会导致原路面沥青材料老化等,所以目前的维修深度只停留在路面表层。当路面病害较深时,还得进行小范围处理,再用此工艺进行维修养护。所以,此技术更多地适用于路面早期病害和预防性养护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