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寯:好好地做人 认真做学问
著名建筑学家 童寯 “谦约节俭,廉公有威”,我国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极为推崇《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并引用其中名句反复告诫子孙“要好好地做人,要认真地做学问”。作为与梁思成、杨廷宝齐名的建筑大师,他渊博高深的学识素养、清白坦荡的处世之道,深深影响着他的子孙及学生们。 【家风故事】 童寯(1900年—1983年),满族,是一位在中国建筑学界诸多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大师。父亲恩格是著名教育家,曾任东北大学筹备委员、奉天省教育厅厅长、奉天省立图书馆馆长等职,堪称“沈阳一大儒”。在父亲的影响下,童寯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基。1921年,童寯进入清华学堂高等科学习,1925年,留学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抗战胜利后,在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新中国成立之后,相继执教于南京大学建筑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现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副所长,曾当选为江苏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童寯给南京留下民国外交部大楼及南京地质调查所陈列室旧址(现南京地质博物馆)等众多经典作品。 洁身自好的“戆大” 童寯具有知识分子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坦荡无私的优秀品质,一生不贪图安乐,不趋炎附势,不为世俗名利所惑。上世纪30年代,童寯负责工程较多,当时不少营造厂老板主动找上门来送礼,有的是想多揽点生意,而有的则想在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而童寯一律不收。于是,这些送礼者就变换各种手段讨好他,但也都被一一拒绝。由此,童寯也成了有名的“戆大”。 上世纪50年代以后,无论刮风下雨,童寯每天都是坚持徒步到学校授课。1977-1982年,童寯已到耄耋之年,每天仍坚持步行去学校上班。校方考虑他年纪大了,步行几里路,不太安全,提出安排汽车接送,他一口回绝:“汽油宝贵,不要浪费在我身上。”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