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昌市红谷隧道预计明年6月建成通车,来看看红谷隧道过江沉管段施工现场许多不为人熟知的“秘密”。
![](data/attachment/portal/201603/11/095615skgehkgufrm11reg.jpg.thumb.jpg)
红谷隧道沉管段示意图一节节管段“拼”的隧道安全吗? 释疑:沉管对接偏差不超过3.5厘米 中铁隧道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党工委书记王立军称,红谷隧道主线全长约2650米,过江段1329米长,是目前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隧道的过江段采用沉管法施工,由12节管段对接而成。 “沉管施工法在国内比较成熟,沉管法已成为水底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之一,‘拼’起来的隧道非常安全。”王立军解释,管段的对接在水下完成,这是很复杂的工程,需要将重2.5万吨的庞然大物在江底合在一起,且要做到两边横向偏差、纵向偏差、轴线偏差要控制在3.5厘米内,必须依靠分析仪和测量仪精准分析,比如会在沉管上安装好GPS定位,再慢慢对接。 据了解,今年5月份开始,红谷隧道第二批沉管浮运,主要做法是通过选址回旋区稳住沉管,选择窗口期沉放。 隧道如何防水,如何处理积水? 释疑:管段穿“雨衣”确保滴水不漏 红谷隧道如何防水?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副经理万超解释,沉管隧道防水分两部分,一是管段柔性接头防水,二是管段混凝土结构防水。接头防水采用荷兰GINA止水带与OMEGA止水带双道防水,在水的压差下完成对接,随水的压力增大而加大压缩量。管段结构采用抗渗混凝土,结构本身具有抗渗功能。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漏水,在预制过程中采用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分段浇筑,给管段穿上“雨衣”。因此,红谷隧道的防水工作是两道以上防水,且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为防止隧道积水,红谷隧道在进出口设置横截沟,及时将水排至两侧的排水泵房。排水泵由液限仪自动开启,如果水量超过设计标准,将启动应急预案,加泵排水,确保隧道内正常行驶。 发生交通事故怎么疏散,有无逃生措施? 释疑:红谷隧道建全国首个水下疏散中心 为防止因交通事故等突发意外事件造成的拥堵,红谷隧道将建全国首个水下疏散中心。隧道内出现车辆拥堵的情况下,可及时引导和分流车辆。此外,一旦隧道内出现紧急情况,人员也可以通过水下疏散点的逃离通道,直接从江底到达赣东大堤上。 据介绍,红谷隧道内设有26处疏散通道和一个可容纳471人的应急避难大厅。隧道内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市民可通过横向疏散通道去旁边的管段内。应急避难大厅设置在隧道东岸位置,市民可以从隧道内进入设备管理房再到地面。 万超表示,红谷隧道双向6车道,限速50公里/小时,届时,市民在沿江中大道快速路,或中山西路、朝阳洲中路等道路驱车,可很快抵达红谷隧道东面入口。进入隧道后,最快3分钟穿越赣江,然后从西出入口驶上怡园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