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景观设计 查看内容

重建生态健康的土地生命系统,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

2016-2-15 13:56| 发布者: 室内设计| 查看: 4901|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项目占地90公顷,是该城市规划的综合生态基础设施中首要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构建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景观设计师同时关注水城河流域和城市本体两方面。首先,河流串联起 ...

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项目占地90公顷,是该城市规划的综合生态基础设施中首要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构建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景观设计师同时关注水城河流域和城市本体两方面。首先,河流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一个绿色海绵体系。这一方法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城市的雨涝危害,而且保证雨季过后仍然有水流不断。

第二,拆除渠化河渠的混凝土河堤,重建自然河岸,使河岸恢复生机,使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大提高。第三,建造包括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连续公共空间,增加通往河边的联接通道。这些绿道将城市休憩和生态空间一体化。

最后,项目将滨水区开发和河道整治结合在一起。生态基础设施促进了六盘水的城市更新,提高了土地价值,增强了城市活力。作为六盘水生态基础设施的主要项目之一,明湖湿地公园位于水城河上游区域,现状场地中,有被垃圾和污水污染化的湿地区域,有废弃的鱼池及管理不善的山坡地,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示范项目,项目设计的第一步就是重建生态健康的土地生命系统,包括改善雨水水质,恢复原生栖息地,建造通向高品质开放空间的游憩道,最后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为实现这些目标,工程的具体策略包括:

(1)拆除混凝土河堤,恢复滨水生态地带,为各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提供生境。沿河建造曝气低堰,以增加水体含氧量,促进富营养化的水体被生物所吸收。

(2)建造梯田湿地和陂塘系统,以削减洪峰流量,调节季节性雨水。梯田的灵感来源于当地的造田技术,通过拦截和保留水分,使陡峭的坡地成为丰产的土地。它们的方位、形式、深度都依据地质因素和水流分析而设定。

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土壤环境,种植了乡土植被(主要采用播种的方式)。这些梯田状栖息地减缓了水流,水中过盛的营养物质成为微生物和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来源,从而加快了水体营养物质的去除。

(3)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沿着水系铺展,在湿地梯田之间形成网络。设有大量座椅、凉亭和观光塔的休息平台融入设计的自然系统中,便于所有人进入,促进了学习、娱乐和景观审美体验,并设计了一个环境解说系统以帮助游客理解这些地方的自然和文化含义。场地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是暖色的彩虹桥,它与当地常见的凉爽湿润天气形成对比。这座长堤连接中心湿地(湖)的三岸,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散步及聚会的场所。这里迅速成为了备受当地民众和远近游客喜爱的社交和休闲环境。

通过这些景观技术,衰退的水系统和城市周边的废弃地被成功转变为高效能、低维护的城市前厅。它巧妙地调蓄雨水、净化地表污水、修复原生栖息地,并吸引了广大的居民和游客。2013年它被官方评定为“中国国家级湿地公园”。

↑总平面图

↑卫星地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 地点:中国贵州省六盘水

设计团队:栾博、黄刚闫斌、单美娜、郑军彦、凡新、李世征、拜真、安建飞、陈琳、游宏凯、曹业奇、邓彰、杨晔、李悦、刘德华、白洁、任轶珍、刘拓、宋旭、张小峰、曹军营、张晋丰

主创设计师:俞孔坚

摄影: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

*图文来自于

ArchDaily

,文字内容来自于

土人设计

官网,由『建筑学院』整理编辑。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