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交路桥把“火箭抛引系统”引入到悬索桥先导索施工上,获得“詹天佑奖”,也是国内外首次实现将火箭技术引入到桥梁施工中。
![](data/attachment/portal/201601/15/130657wx5zurrxtoxpodst.jpg.thumb.jpg)
火箭抛引系统![](data/attachment/portal/201601/15/130657cf8c2is80ccmig40.jpg.thumb.jpg)
火箭抛引锚索几年前,沪渝高速宜昌至恩施段四渡河大桥工程项目开标前,中交路桥项目经理和同行专家来到四渡河特大桥桥址处实地查看现场。桥址处于鄂西山区,大桥横跨一个“V”型峡谷,桥面至谷底落差达560米,两岸坡度均在70—90度之间。施工环境十分恶劣,尤其是罕见的先导索牵引难题挡在十数位桥梁专家面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们曾设想了多种办法,但最后均被一一否决:由于山高、坡陡、林密,传统的人工拖送办法,距离太长,先导索太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直升机或热气球拖送,山谷中风速变化快,气候条件复杂,加上施工地点位于群山之中,又没有直升机升降平台,容易造成机毁人亡,且费用高昂。 就在所有专家都无计可施之时,王崇旭病了。躺在病床上,王崇旭常常看着输液管里静静滴落的药水发呆。一天,王崇旭顺着输液管看,由输液管想到了大海捕鲸时的情形。捕鲸时,人们先是将梭镖投掷过去,然后拉着梭镖后面的绳子将鲸拉上海滩,何不仿照这个办法用大炮将先导索打过峡谷呢? 经专家们研讨为射程不足,而且还不能带绳子。此时,项目部又想到了反坦克导弹发射后拽有控制导线。于是,迅速找来《军事知识》,广泛细致地查阅和研究。刹那间,“能不能通过火箭弹后面拽引一根绳子发射到对岸?”的大胆想法冒了出来。后几经周折,找到了这方面的专家,双方由此开始了长达2年多的对这一奇思妙想的技术论证和研究,最后对这个方案正式命名为“火箭抛引系统”。 在后来兄弟单位负责的湖南矮寨大桥建设中,火箭抛送技术再一次建功。 据介绍,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交路桥足迹遍布祖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修建了数百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和70多座大型及特大型桥梁;并先后参与了哈大高铁、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以及沪昆高铁的施工。2007年,中交路桥华南公司走出国门,成功承接非洲安哥拉项目,迈开了国际化的大步伐。 中交路桥完成了多个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大、高、难、新的斜拉桥、高速铁路、大型钢结构桥梁等工程。如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当时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之称的飘浮体系悬索桥厦门海沧大桥,单向坡居世界第一、有“世界第一高桥”之称的沪蓉西四渡河特大桥,有华南第一桥之称的珠江黄埔大桥,国内首次采用复合式隧道锚的忠县长江大桥,有当时“世界第一隧道锚”之称的万州长江二桥,国内首座双独柱塔自锚式悬索桥杭州钱塘江九桥,国内首次采用复合式牵索挂篮施工的顺德高赞大桥,亚洲最大的开启式桥梁温州瓯南大桥等一系列著名工程。 除了之前说的首创“大跨度悬索桥先导索火箭抛送过深谷技术”外,中交路桥还首创“大跨宽箱钢-砼组合连续梁多点同步自动化连续顶推技术”,实现超长联大跨度无临时墩循环托举式多点同步连续顶推施工,该科技成果入选交通运输部2014年度《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公司首创“拱形塔变曲率爬模板系统施工技术”,通过研发可调曲率模板系统,以适应不同拱体节段的曲率变化。公司首创的“大倾角裸岩面深水钢围堰施工技术”,创新性地实现了高低刃脚异形围堰卧式拼装、气囊下水、卧式浮运、水中竖转,将有9层楼高的钢围堰巨无霸,在水中平稳地从“侧卧”变成了“仰卧”,该技术填补国内桥梁施工技术的多项空白,入选交通运输部2015年度《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