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中山大学岭南堂不拆了

2016-1-6 12:3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77| 评论: 0

简介:2015年12月30日下午,广州市规委会召开第38次会议,中大南北校区规划调整方案讨论了足足一个半小时,最终以22票赞成、3票反对获得通过。中大校园从申请控规修改开始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广东第一高校,中大拥有一批珍贵 ...

2015年12月30日下午,广州市规委会召开第38次会议,中大南北校区规划调整方案讨论了足足一个半小时,最终以22票赞成、3票反对获得通过。中大校园从申请控规修改开始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广东第一高校,中大拥有一批珍贵的历史建筑,人们对每一次拆建都异常敏感。

虽然中大控规修改通过了,但广州市规委会主任、市长陈建华给通过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控规调整通过之外,中大的每一栋建筑,不管是新建或拆除,只要有变动,都要经过单独审批。

岭南堂拆与留引起激烈交锋

中山大学南校区前身为岭南大学,建于1918-1920年,当时为教会学校,规划强调严整轴线的整体布局形式,建设围绕中心“十”字形绿地展开。“岭南堂将迁建”,这是广州规划局负责人在汇报中大南校区规划修改时用到的表达,“迁建”一词引起了规委会大部分委员的关注。据悉,规划为打通中大中轴线,原拟拆除建于1994年的岭南堂。

但这一栋三层高的建筑是由岭南大学校友捐建,也是岭南建筑大师佘畯南和莫伯治先生的作品。原来,在规划部门收到的476条公示意见中,122条意见反对岭南堂拆除。后中山大学校方积极与岭南学院沟通,提出将岭南堂搬迁至中轴线东侧(地环大楼东侧),结合新教学楼建新岭南堂,内部保留校友命名的形式。

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设计大师郭明卓认为,在中轴线上有建筑也不是不可以,不一定非要贯通。“岭南堂是佘畯南亲自设计,他当时为了尊重环境,特意采取了玻璃幕墙的形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而反射了周边的景物。是否真的要迁建,需要慎重考虑。”郭明卓说道。不少委员都认为,应该尊重这个已经成为事实的大师级作品,岭南堂本身体量不大、不张扬,不应该拆除。

对此,规委会委员袁奇峰则表示,按照1920年的中大整体规划,现在的岭南堂的选址是有问题的,从恢复历史环境的角度讲,中大的大部分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来恢复和保护中大历史环境。他说:“岭南堂的存在是中大一个心结,它相当于是资本对学校的强暴。”

专家炮轰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要说到对中大控规调整影响最大的建筑,那不是岭南堂,而是新建起来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规委会委员、广州规划局原局长施红平在讨论时严厉地说道。他所说的这栋建筑位于中轴线西侧,中大北门的珠江旁边,共17层,2014年才正式建成,据了解,当时在2010年进行规划公示时就有很多专家反对。

施红平说:“当时很多人质问规划局,为何批这种没有水平的规划和煞风景的大楼,但实际上是中大违背了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规划的制度,用了各种权术手段来达到目的。我尝试了体制内所有办法和渠道,希望中大能够纠正错误,到最后只得到同情。”

“现在谁走到那,都会觉得那栋楼不对,说它是学术交流场所,实质上,它就是酒店。”施红平说道。他认为,中大需要拆除的不是岭南堂,而是这一栋与学术交流毫不搭边的所谓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规委会委员孟杏元认为,中大是广州的品牌,对这所校园的规划要很慎重,现在新规划出来,拆建量那么大,破旧的危房可以拆,但对于岭南堂这种大师设计的作品,应该保持尊重。同时,她也提出,在学校里就不要建那么多像楼盘一样的高楼了。

建设增量放在怡乐路地块

值得一提的是,在怡乐路地块,中大将建设26层、80至100米的高层建筑。据了解,这块建筑用地,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怡乐路地块,将用来建设成为中大的教师公寓。该地块是2012年5月,中大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面积41.75亩。该地块西侧为祈乐苑,东侧紧邻中大西区住宅区。校方表示,本次校园规划中拆除两者之间的围墙,道路系统连通,怡乐路与南校区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还将清理建筑质量差、与周边功能冲突、不符合南校区发展导向的建筑,为校园整体功能优化腾挪空间。拆除建筑共计12.69万㎡,其中南校区原范围内拆除9.23万㎡ ,怡乐路地块拆除3.46万㎡。

关于中大校园西区的腾挪,中山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规划经过反复讨论,充分征求意见。靠近西边的教工住宅都已经售给教师,但目前,不少楼里住的已经不是中大教师,才想办法做这种腾挪,是为了保护百年校园。我郑重承诺,对于老康乐园作减量规划,建设增量放在怡乐路地块。如果百年后校园被不合理建筑蚕食,我们更加对不起中大。”

此次规划调整中,新建筑如何建呢?按照最新控规,康乐园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控制地面建设减量,建筑密度减少,绿地率不变。在55公顷范围内新建4处建筑:新建20米高的博物馆、新建15米高的实验楼、扩建饭堂、改建游泳馆。为控制地面建设量,将建的博物馆主要建设量集中在地下。

交通方面,形成校园环路,将校园中部划定为慢行专区,限制机动车进入,利用交通管制道路、建筑间人行通道等构建覆盖整个校园的连续的慢行专用道网络,实现人车分离。以适度供给为原则,新建机动车泊位2370个,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

陈建华拍板:岭南堂不要拆

这个议题的最后,陈建华引用《论语》来拍板 ,“《论语》中有一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岭南堂是两位大师的作品,岭南堂不要拆,不要提迁移的问题,现在拆确实不合适。至于科技交流中心,已经建成了,拆掉也不适合,让它们留在这里,让大家争议,作为教学的样板,也警醒规划工作者们。”

陈建华表示,中大要尽量恢复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校园规划,当时的中大校园,从上空看是一个十字架。他认为,新建的建筑要和周边建筑相协调,不主张用全新的、区别性很大的建筑元素。同时,他提出,中大可以成立历史建筑保护小组。

陈建华在总结时也反思称,中大控规如果早做十年,就不会出现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这样的错误建设。他提醒到,要认真吸取这栋楼的教训,再也不能出现这个问题。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陈述和讨论,中大控规调整方案在表决环节,以22票赞成和3票反对获得通过。陈建华直言,这样的票数在规委会会议上是得票率比较低的。他强调称,“要增加一条规定,对中大的每一栋建筑,新建和拆除的,只要动了,都要经过单独审批。不是控规定了以后,想怎么盖就怎么盖。”

回顾

中大南校区规划

调整引各方关注

12月中旬,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公示了《中山大学南校区(海珠区AH0206、AH0207规划管理单元)控规修改项目征询意见》,这次规划调整涉及博物馆、科技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楼、游泳馆、饭堂等。其中,备受外界关注的中大博物馆出现在规划中,设计为3层;学一饭堂将进行扩建,从现在2层楼调整为5层,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为0.52万平方米。

新规划强调,为保护中山大学历史文化资源,康乐园早期建筑群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其形式、体量和色调等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相协调,且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校园内其他建筑及中大周边的建筑,按保护中大中轴线视廊通透性为原则,进行高度规划。

根据规划,中大还将在怡乐路地块建设26层、80至100米的教师公寓。该地块西侧为祈乐苑,东侧紧邻中大西区住宅区。因此,本次校园规划中拆除两者之间的围墙,道路系统连通,怡乐路与南校区成为一个整体。

根据规划调整方案,中山大学现状建设量是120 .05万平方米,调整规划之后估计达149 .2万平方米,比起原来规划建设量只有105万平方米,调规之后足足增加了43万平方米建筑量。此外,调整规划之后,校内毛容积率是1 .22,地块建筑密度是20%,绿地率是40%。

现场

规委会向社会公开

获住建部点名表扬

12月30日的广州市规委会是今年最后一次规委会,市规委会主任、市长陈建华在会议上对2015年规委会工作做了简短回顾。他表示,今年市规委会召开会议12次,审议91项议题,与去年基本持平,平均每次7~8个议题,但议题的通过率比去年有所提高,表明各方前期沟通更加完善。在91项议题中,民生工作是审议重点,包括都会区生态廊道概念规划、江心岛整体保护规划、白云新城控规、妇女儿童医院等公益项目。接下来,规委会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这很好地保证了市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陈建华表示,国家住建部倪虹副部长在11月召开的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座谈会上,点名表扬广州市规委会敢于向全社会公开,对广州的做法给与充分肯定。他认为,未来,广州要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全面提升广州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