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BIM 查看内容

BIM宝藏的最新打开方式是“连接”--对话Bentley首席运营官马尔科姆·沃尔特

2015-12-2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55|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Bentley CONNECTION大会全球路演郑州站暨ECIDI/Bentley 中国工程软件研究中心2015年度技术交流论坛上。Bentley首席运营官马尔科姆·沃尔特表示,借助最新的BIM连接技术,一旦实现人员互联、项目互联和企业互 ...

摘要:Bentley CONNECTION大会全球路演郑州站暨ECIDI/Bentley 中国工程软件研究中心2015年度技术交流论坛上。Bentley首席运营官马尔科姆·沃尔特表示,借助最新的BIM连接技术,一旦实现人员互联、项目互联和企业互联,那就打开了工程项目效益的新阀门。

作者丨吴付标

Bentley首席运营官马尔科姆·沃尔特

10月郑州,BentleyCONNECTION大会全球路演郑州站暨ECIDI/Bentley中国工程软件研究中心2015年度技术交流论坛。

马尔科姆·沃尔特(MalcolmWalter)站在讲台上,在开讲之前举起他的手机,拍下了他所说的“最美”大会场景和朋友圈。

作为Bentley公司首席运营官,他的手机里拍下了全球工程行业更多的场景、更多的朋友圈,而行走在这领域数十年,他对于BIM及行业技术进步总有着他独特的视角。

在一年一度的大会上,我都会和马尔科姆进行一次对话,请他帮我更新一下基于全球视野的行业新动态、新趋势。这一次,他聚焦的话题是“连接”。借助最新的BIM连接技术,一旦实现人员互联、项目互联和企业互联,那就打开了工程项目效益的新阀门。

当BIM技术替代人海战术

曾经,因为项目多、人力成本低,我们可以采用人海战术。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这迫使我们必须放弃人海战术,深度发掘BIM技术的价值。

问:很高兴再次和您进行一年一度的对话。这次来到中国,您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马尔科姆:在本次大会的讲话中,我注意到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侯靖副院长和许多用户都着重谈到了工程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日复一年,我从中国业界同仁的口中越来越多的听到这个词,BIM深度应用的价值越来越明显。

我也看到了有关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标准和导则的出台,BIM在中国正进入新一代发展阶段,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高歌猛进25年,现在进入了“新常态”。曾经,因为项目多、人力成本低,我们可以采用人海战术。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这迫使我们必须放弃人海战术,寻求技术解决方案。

问:的确,当人力资源开始变得紧张的时候,我们应该更深入发掘技术资源的潜力。在新常态中,我们不得不回头细查每一个环节,用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捡起那些曾经被我们在不经意间丢失的利润,而BIM正在改变着行业面貌。

马尔科姆:是的,BIM在改变着行业面貌,也改变着企业的生态和战略。我听到有的勘测设计院的同仁就在考虑用好用精设计大数据,把公司再定位为全生命周期服务商,通过帮助优化工程的建设与运营而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

BIM不是一盒软件产品,也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现成经验。如果没有附加全生命周期服务,那就不是BIM。BIM最大的价值在于优化工程运营,不论你说的是一栋建筑还是一座工厂。

“连接”打开工程效益的阀门

当创新的连接技术出现,我们的朋友圈诞生了,甚至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当Bentley以连接技术的推出作为其2015年的重头戏,当过去累积的数据、丰富的经验、现在的项目以及工程人员连接在一起,也打开了工程界新的工作方式和盈利模式。

问:Bentley最新推出了CONNECT版本。顾名思义,CONNECT就是连接。而连接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微信带来的社交化连接给我们带来了神奇的体验,CONNECT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体验呢?

马尔科姆:CONNECT版本可以帮助实现人员互联、项目互联和企业互联,从而带来可观的收益,这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先来谈谈人员互联的价值。比如说,我们有三个人做同一件事,也许你比我更专业,也许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甚至分属不同的公司,但如果我与项目连接的更紧密,肯定我在这个项目上的绩效就会比你好,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知道,一个工程项目的人员往往都是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如何协调,是项目承包方或业主的最大挑战。随着CONNECT版本的推出,协同的范围扩大了,协同方式也更加个性化,因为我们知道了你在项目中的角色,也知道你需要做些什么。一旦确定你在项目中的身份,我们就会提供一些建议,推荐类似项目所使用的产品和相关培训,这绝对能有帮助。所以,CONNECT版本要做的首先是知道你在项目中的角色,其次是要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项目。

在工程项目中,我们还可与很多没有使用ProjectWise的小型公司或团队合作,CONNECT版本可以让所有项目相关方,无论是小型规模的公司还是个人,都可以为每个访问者基于信息访问的目的设定权限进而参与进来,而不必要在自己的本地部署ProjectWise,对整体项目而言,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问:工程项目人员之间的社会化连接的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价值。那么项目互联又有什么意义呢?

马尔科姆:其实,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园区,无论你是建造一座电厂还是其它的基础设施,总会有土木、道路、公用设施等部分。在旧的工作模式中,土木有土木的软件,建筑有建筑的软件,独自定义与设计不同的对象。而CONNECT的通用数据或建模环境帮助你实现一次定义某一功能模块之后,可以多次为工厂、建筑、土木等软件所用。

当你从事一个全新的项目,了解一些项目信息之后,你可能要花几天的时间折腾出四五个方案来。当有了云技术,相关的信息可以在一夜之间帮助你生成百万种方案,你可以给相关的人报告说:“看,这里有百万种组合,这是排名前25的方案。你喜欢哪一个?”这样节省的成本也相当可观。

举例说,您要建设一座大桥,想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我们的用户在世界各地建设了差不多5000座大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CONNECT版本轻松将相关的绩效指标提供给建桥人员进行对比和参考,从而进行优化选取,设计出理想的方案。在此之前,从没有过这样的工作方式。

问:项目互联就是从项目积累的经验和数据中获得价值。我还想了解一下企业互联以及它会给企业负责人带来什么便利。

马尔科姆:一个连接的企业则是所有项目都彼此相连。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他想知道公司的项目是如何进行的,进行得怎样了。如果所有项目都是互联的,我只需要轻松地远程输入一个命令,就可以在控制台(Dashboard)上得到明晰的信息,所有情况尽在掌握,我就可以做比较、做决策。

问:数年来,我一直是BIM市场的观察者,Bentley的理念、技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这次又推出了CONNECT版本。我特别好奇的是这些产品后面的故事,比如说,CONNECT版本是如何诞生的?

马尔科姆:的确,每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都有着无数的用户故事,因为这些产品都是基于解除用户的特定“痛苦”而开发的。

数年前,有两个用户告诉我们,他们都是ProjectWise用户,但是在合作同一项目时,双方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协商、解决一个问题——如何绕过对方的防火墙,相互交换数据;如何只向对方开放和项目相关的数据。这件事促使我们更深入地去想,协作不应该被防火墙挡住,协同应该更加深入。而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突破了这个难关。这都是CONNECT版本诞生的故事之一。

非常感谢那些选择我们的用户。许多大型、复杂的项目让我们了解了其中的挑战。我们不止于了解,而是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为同类问题提供一个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Bentley以战略和技术深度连接中国

“爱基础设施,就要爱中国”,这是马尔科姆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有专家说,“十三五”将会成为中国工程建设数字化遍地开花的黄金时代,而Bentley正在深度连接中国,续写与中国用户的新叙事。

问:Bentley的“中国优先”战略给不少业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战略如今是如何执行的?

马尔科姆:战略的实施都是与人有关。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看到中国用户的问题,听见他们的声音,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我们也就需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10年前,我们不仅将亚太总部从澳大利亚搬到了北京,也把核心人物让·巴普蒂斯特·莫尼耶(JeanBaptisteMonnier)从巴黎派驻到北京。

2013年,我们提出了“中国优先”的发展战略,并将负责软件开发业务的肯·亚当森(KenAdamson)派驻到北京来贯彻执行“中国优先”战略。肯的团队有产品经理、程序开发人员,专门负责中国本土化解决方案的开发。在电力领域,我们针对Substation做了一些独到的二次开发,推出了一些电厂设计专用模块,还和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水电行业,我们和华东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还继续延伸到轨道交通领域。我们还和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致力于BIM标准的研究。这些“最后一公里”的本地化研发都是对中国用户至关重要的举措。

问:显而易见,Bentley在以战略和技术深度连接中国,在用户应用层面,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尔科姆:这几年,“中国优先”团队业绩斐然。每年参加角逐Be创新奖的项目数量都在增加。今年,大中华区的参赛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涉及各行各业,达到41个,最后有7个项目入围决赛。我相信,在中国优先团队的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中国项目在世界舞台上亮相。

结语:迎接“连接”BIM的时代

互联网让整个世界连接在了一起。微信的连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有了更大的朋友圈,更轻松的信息分享,乃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BIM和CONNECT版本这样的智能化连接同样把整个工程基建行业连接在了一起。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应用层面的连接,更是商业模式的连接、思维方式的连接。

在我们的行业,一端是准备上马的新项目,另一端是大量现成的经验,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参与者。尽管我们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最终完成我们的项目,但是,直接在人员、项目与企业之间创造一个安全的共享共用的环境,不是更有效率吗?

让我们欢迎BIM互联时代的到来,同时也以创新的思维应用创新的技术!

注:作者系IT与通信市场咨询顾问,电视评论员,专栏作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