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舒城去年开始启动的桃溪东路重点工程今年9月通车后,12月17日下午,道路突然发生塌方,形成一个数米深的大坑。这才过去了多长时间,地面怎么就塌方了呢?

路面塌陷大坑12月22日,相关部门已经紧急封闭了路面,深坑依然清晰可见。 12月17日下午3点左右,在舒城县医院东边200米的主干道上,路面发生大面积塌方。“塌方的那条路叫做桃溪东路,在我们县还挺出名的。我记得这条路是今年8月份修好的,9月份车子都可以走了。怎么还没到半年,就发生了塌方呢?” 从舒城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重点局”)获悉,桃溪东路工程是在2013年开始招标,总投资额约1.5亿,是该县城区主干道之一。重点局曾对外宣称,该工程是打造县城“一环五射”对外交通格局和城东出入口的重点道路改建工程。 据悉,项目区域西起龙津大道,东至东环路,全长5.2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双向六车道,总投资额约1.5亿元。该工程自去年4月18日动工,今年8月底道路工程完工。“这条新路还成了我们县的景观道路。”张先生说。 12月22日上午,桃溪东路整个路面已经被封闭起来。“之前没有封,可以开车通行的。”附近居民说,因为塌方,周围几百米的路都封起来了,“我们现在都要绕道走。” 绕过路障,记者前行了大约200多米,发现一辆挖掘机正停在第二道屏障里面,很多道路工人正围在屏障周围。见有陌生人到来,一位工人警惕地问:“你是干什么的?”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表示自己“是来检查质量的。”这名工人便说:“现在正在挖土,修这塌陷的地方。” 来到塌方中心地带,记者发现坑已经被挖得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深有六七米,底部全是浑浊的泥水。在现场,六安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人员、舒城县重点局相关负责人以及该道路建设单位负责人,都围在深坑周围,一位检查人员正在绘制详细的工程调查表。 在深坑边缘,几层崭新的沥青断面显露了出来。“塌方的时候,我就在边上,几乎没有听到啥声音,路面就塌下去了,坑里马上就冒水上来了。”一位道路工人心有余悸地说,幸亏当时路上没有人和车,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在深坑的南侧,放置着一块有些破碎的水泥块,里面的钢筋已经暴露出来。一名调查人员捡起一个石头朝水泥块上敲了一下,立刻敲出来很多水泥粉末。据介绍,水泥块来自坑底部的一截污水涵管,而这根直径很大的污水涵管已经因塌方被压扁。 现场调查人员表示,他们基本可以排除塌方系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该道路建设单位一位负责人表示,据他在现场所做的调查,塌方就是因为道路下面的污水涵管发生了沉降,导致涵管之间对接不上。管道对接不上后,造成了很大的缝隙,这样雨水、地下水通过缝隙渗入进了基坑,导致土体被泡软,所以发生塌方。 发生塌方已经过去了好几天,深坑怎么迟迟不回填修补?针对这个问题,该名负责人表示:“这条路已经修建了两次,2008年11月份是第一次,去年4月份是第二次。”其称,新修道路就出现塌方,这是很意外的。“第一次修路的不是我们(公司),现在维修就存在一个难题,道路原先污水涵管的线路我们不太清楚。”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维修就要把断掉的涵管接上,可在连接涵管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路下面有一截涵管找不到。“我们只知道涵管是埋在路中间。”该施工人员表示,怎么接上涵管,目前也成了一个难题。 据悉,这条主干道系舒城县重点局建设的主要工程。昨日,据该重点局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股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新修道路塌方事件已引起舒城县上上下下重视,他们正在维修道路。可是究竟如何维修,把面临的难题处理好,该工作人员不愿意透露。“等我们领导回来,我请示他,再回应你们。” 桃溪东路作为县城重点道路改建工程,投资金额上亿元,但通车不到半年就塌方,对于“门外汉”的群众来说,很容易就联想到“豆腐渣”工程。调查人员用石块敲了一下路面的水泥块,立刻敲出来很多水泥粉末,这一点也让人觉得工程用料恐怕不够合格。虽然调查人员说塌方是由道路下面的污水涵管沉降造成的,但对于工程是否合格,是否为“豆腐渣”工程,也理应给出答案。 抛开“豆腐渣”工程的疑问不提,难道此次塌方仅是“天灾”吗?难道真如工程负责人所说的“很意外”吗?恐怕不是,此次塌方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祸”。由于施工方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调查路段是否有塌方的可能。不清楚道路污水涵管的线路,就说明他们对于施工路面下的构造并不清楚,就草率施工。但为何负责工程的舒城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没有及时发现施工方的问题,就让他们如“摊煎饼”一样铺路面?恐怕道路塌方,重点局也难辞其咎。 修公路是事关群众生活的民生工程,往大了说是事关政府形象的民心工程。各地相关部门都该在施工之前做好调查、准备工作,未雨绸缪即使繁琐、辛苦,总好过亡羊补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