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济铁路齐济黄河特大桥为公铁两用双层合建桥,总重37000吨,是全国在建建设规范最大的公铁两用桥,所采用的钢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顶推工艺在国内桥梁建造史上也是首次采用。
齐济黄河公铁两用桥日前,由中国中铁四局承建的石济铁路齐济黄河公铁两用桥第49个节间顺利顶推架设完成,至此,钢桁梁已全部跨越黄河主河槽。 石济铁路齐济黄河特大桥,分为南引桥、北引桥、主桥三部分,主桥为公铁两用双层合建桥,全长798.3米,总重37000吨,是全国在建建设规范最大的公铁两用桥,所采用的钢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顶推工艺在国内桥梁建造史上也是首次采用,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是目前国内在建桥梁中的“高新尖”项目。 该桥主桥钢桁梁跨黄河采用顶推法施工,利用专业设备将桥梁主体由黄河北岸顶推向南岸。在钢桁梁顶推施工中,项目采用了“机电液”一体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多点同步顶推数据实时采集、纠偏和传输。还安装了“应变记自行采集仪”设备,自动采集钢桁梁应力数据,实时传输给现场作业人员或远程专家,确保了顶推施工安全。 在石济客专齐济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的施工管理中,“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4D动态管理系统”起到三个方面重要作用。首先,实现了BIM模型与计算模型的功能整合。既可以在系统中查询不同工况下结构整体的受力情况,也可以查询任意杆件的历史受力情况,并结合具体时间进度自动导出该工况下的分析模型,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其次,可以实时监控结构安全状态。通过查看不同工况下各测点的应力、变形、沉降等数据,集成以往各工况的监测数据以及各个监测点的分级预警情况和整体曲线图,可以实时掌握钢桁梁及临时支架的结构安全状态,确保现场安全生产。其三,可以进行施工进度的管理与分析。通过在系统中导入WBS(工作分解结构)进度计划,整合多个BIM软件模型数据,就能直观展示出工程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并可对项目整体或局部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利用表格、三维模型等形式显示工作进度完成情况。此外,该系统还带有进度滞后分析,当某个任务进度计划调整时,系统将自动分析并突显受影响的节点,从而快速了解进度调整对关键节点和总工期的影响情况,指导工程进度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