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新机制建立迫在眉睫
摘要: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用水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并存,生态脆弱和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并存,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已经接近或超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必须 ...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用水方式比较粗放,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并存,生态脆弱和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并存,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已经接近或超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必须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全国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水资源承载力预警机制将建当前,城市缺水现象已引发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退化、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必须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把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对超出红线指标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流生态修复,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落实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制度,编制水域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按照岸线功能属性实行分区管理,严格限制建设项目占用自然岸线,构建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严格禁止擅自围垦占用湖泊湿地、在河口和滨海湿地开展人工养殖,限期恢复已经侵占的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同时,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建立联合防污控污治污机制,强化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加强华北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采补平衡,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监管作用,加快建立水权制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