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是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需要,在国家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第249号令)及《万韬住宅结构施工图设计指导书》基础上进行补充,主要就结构专业各部分图纸的设计深度提出要求。 二. 设计总说明的设计深度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 1.工程概况:建筑位置、面积、高度、层数,结构形式,结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抗震等级,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人防工程等级。 9.对框架梁、次梁的设计说明。应注明框架的抗震等级,框架节点详图,梁、柱的钢筋锚固,其它需注明的平法图例。 1.一般内容有: a. 建筑物的定位坐标(绝对坐标); b. 纵横轴线及定位尺寸、上部结构落在基础上的墙、柱的布置; c. 基础的平面尺寸及定位,基础梁及其编号、柱号、地坑和设备基础的平面布置、尺寸、标高。当基础标高不同时,标出放坡示意图; d. 应标出±0.000以下的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标高、过梁等。 a.应注明纵横向每条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与轴线的关系; b.当埋深不在同一标高时,平面上表示浅到深放坡的台阶尺寸。平面图旁要有剖面示意埋深的变化; c.如有构造柱时,构造柱的位置,尺寸、编号与上部结构平面、详图表示的一致,与建筑图表示的也应一致。 a.注明各独立基础、联合基础的编号、基础底标高; b.每种编号的基础在其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平面尺寸,与轴线的关系,与详图一致; c.不同厚度的垫层在平面图上表示清楚; d.当有基础拉梁时,梁的编号、尺寸、与轴线关系标注齐全、准确,两个方向的拉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要画出剖面并注明梁底标高; e.在独立基础间夹有条形基础时,除按条形基础要求外,在与独立基础相接的一段,在标高、做法方面要有详图交代。 a.纵横方向各墙的厚度,柱、梁尺寸,编号,与轴线关系标注齐全、准确; b.两个方向画出小剖面,注明标高、垫层厚度、底板厚度;c.底板上坑、沟的平面尺寸标注清楚,都有小剖面或另有剖面详图表示各部分的尺寸;d.各柱下的细部尺寸标注清楚。 a.应标出桩位布置图(包括桩定位、尺寸、编号、桩长)、桩承台的编号、平面尺寸、标高,还应列出单桩承载力的大小; b.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c.基岩顶面等高线示意图; d.当采用标准设计的预制桩时,注明选用的标准图集号、桩号; e.对预制桩的单桩承载能力或打桩时的贯入度要求交代清楚。对端承灌注桩桩端进入硬持力层的最小要求交代清楚。 a.设计标高±0.000相当的绝对标高与总平面图一致; b.基础持力层所在的标高,其土层性质,地下水情况,地基承载能力标准值或设计值;c.基底处理措施,以及有关的施工要求等; d.验槽,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 e.如有各工种配合的施工要求应交代清楚; f.如有沉降观测要求时,沉降观测的要求及测点的布置交代清楚; g.有后浇带时,后浇带的位置、后浇的时间、施工要求、混凝土的质量等交代清楚; h. 有关桩基的设计要求应详细注明,如护壁构造、最后三阵每阵贯入度、桩端扩大头等; i. 若需进行桩基检测,应注明检测的方法; j. 若需进行试桩,应注明试桩的方法; k. 预制桩的打桩要求,灌注桩的成孔要求; 四.基础详图上应标明的内容: 1.砖墙下条形基础: a.条形基础宽度的分尺寸,总尺寸,上部墙体厚度分尺寸,大放脚每步的高宽尺寸,基础厚度,±0.000到基础的尺寸,圈梁的位置; b.剖面所在位置如有管沟,各部分尺寸应齐全、准确,盖板面到室内面留出的尺寸与建筑地面做法一致; c.当有防潮层,防潮层所在的位置要在剖面图上示意,注明标高。如室内地面有几种不同标高时,防潮层位置的变化与建筑图一致; d.当与相邻子项基础相连或紧挨时,有关的剖面要将相邻子项的基础表示出来; e.管沟盖板,过梁如采用标准构件,所有的标准图集号有说明。如为单体设计的,则详图所在图号要有说明; f.附注中对基础的材料,防潮层以下墙砌体的砖标号,砂浆标号,圈梁的混凝土标号,钢筋钢号选用恰当。 a.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各部分尺寸,配筋标注齐全; b.基础预留的柱、墙插筋与上部结构详图的平面尺寸、标高,钢筋直径、根数、排列、伸上高度一致;预留插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应注明; c.当与相邻子项共用一个基础时,其轴线关系,柱、墙尺寸,标高、插筋与子项的详图一致; d.各不同截面的基础梁的配筋均要表示,当仅用剖面表示时,钢筋的锚固要求要交代。 a.底板有地坑、地沟时,两个方向的配筋都有交代,顶板有留洞时,洞口加筋符合要求; b.墙的剖面图中,其剖面号,剖视方向,截面尺寸与平面图一致,沿高度方向的尺寸,标高标注准确。预留插筋与上部结构一致; c.当不绘制墙的立面图时,墙的剖面数量要能表示清楚各种不同类型墙的截面和配筋; d.当绘制墙面的立面图时,其轴线尺寸与平面图一致,高度方向尺寸,标高准确,门窗洞尺寸、标高与建筑图一致,各部分的配筋标注准确; e.当有孔洞预留时,应绘出预留孔洞处的详图。 4.桩基: a.承台详图中应绘出承台定位、承台梁、承台板的尺寸、配筋、标高等; b.桩详图各部分尺寸,配筋数量,桩插入承台的构造要求。基础梁:按现浇梁板详图的方法表示;附注说明:基础材料、垫层材料、防潮层做法,对回填土的技术要求,地面以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及它对施工的要求。 1.非人防部分 a.地下室部分图纸应包括底板及其它各层结构平面图(模板图、板配筋图、梁配筋图)、墙柱定位图、外墙详图及其它构筑物详图。 b.外墙详图上应注明外墙上的所有留洞图,并采取防水措施。 七.结构平面布置图结构平面布置图一般应包括各层模板图、板配筋图、梁配筋图。1.模板图上应标明的内容有: a.绘出与建筑一致的轴网及梁、柱、承重砌体墙、框架、剪力墙、井筒等位置,并注明编号(或在墙柱定位图表示); b.注明板的厚度、标高、板上留洞,梁编号、尺寸、定位,梁上留洞尺寸、定位、标高,建筑有关的线脚,各构件的定位(阳台、窗台等); c.标高有变化时,应画出局部剖面,或用不同的图例画出不同标高的板的范围; d.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位置、尺寸交代清楚,与基础平面图一致; e.所有设备专业在板、梁上的留洞必须预留,不能后凿。尽量留在对结构影响最小的地方,并且应有加强措施。相邻上下层留洞需考虑外墙面美观要求,做到水平、竖向排列整齐; f.有圈梁时应注明编号、标高,圈梁可用小比例绘制单线平面示意图,门窗洞口处标注过梁编号; g.楼梯间绘制斜线并注明编号; h.屋面模板图中应标出屋面板的坡度、坡度方向、起坡点及终点处结构标高,预留孔洞的大小、檐口的线脚、斜屋面的详图等。 2.板配筋图 a.应有每块板的配筋,钢筋应编号; b.负筋应标出长度,从梁边开始标; c.板的内凹角处和檐口转角处应上下配放射状斜筋; d.板上开洞时,应绘出洞边的加固详图。 a.应注明梁的断面尺寸、上下配筋、箍筋、腰筋、抗扭钢筋,附加吊筋、箍筋; b.梁面标高不同时,应注明梁的不同标高,绘制出梁不同标高相交处的详图。当平面简单时,可把上述三张图适当合并。 八.墙柱配筋图及留洞图
4.抗震设计的节点可统一绘制,尽量采用已有的标准图集。 1.楼梯:应绘制出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剖面图、配筋图,楼梯板与梯梁详图,预埋件、预留孔的大小、位置等。 2.特种结构(如预应力结构)和构筑物(水池、水箱、挡土墙、设备基础等)详图宜分别单独绘制,以方便施工。
更多网友评论 »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