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逗比事件: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漂移”七米

2015-9-24 23:31|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15|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填海工程,其人工岛被指移动了六七米。香港舆论担心,这个意外可能进一步影响工期。有议员直言,项目再拖延就是“烧钱”,增加费用将难以估计。 ...

摘要: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填海工程,其人工岛被指移动了六七米。香港舆论担心,这个意外可能进一步影响工期。有议员直言,项目再拖延就是“烧钱”,增加费用将难以估计。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效果图

现场"/>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施工现场

路政署将会评估钢圆筒“移位”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录得填海地移动,最多移位达七米,工程将不能如期在明年底完工,香港路政署强调类似移动普遍。资料图来源:香港《大公报》
       据香港《东方日报》24日报道,有别于挖掘淤泥后再回填沙料的传统方法,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首度采用“不浚挖式”填海方法兴建,被视为较环保,不料出现填海土地漂移。政府虽坚称情况属正常,但工程专家认为,填海土地移动六七米很不寻常,怀疑是事先勘探海床不准确,在填料挤压过程中令填海土地出现移动。工程师陈健硕说,填海地移位可能影响上盖工程,因为要等其排水量做得足够才可建上去,排水过程需要时间,可能要半年至7个月才可以压实。路政署称,为应对施工遇到的种种困难及挑战,该署已于今年初向立法会报告不能赶在2016年年底完工。
       占地150公顷的大桥人工岛,日后将成为往来香港和珠三角西部重要枢纽,填海工程在2011年展开,首次引入无浚挖式填海设计,即工程没有挖走海床松软及可压缩淤泥层,而是利用多个巨型钢桶围住填海范围,再在钢桶围绕范围内填海,并利用加高填土挤压最底层淤泥,进行加固,好处是可减低对海洋环境影响,但受压淤泥会在不同时间被压缩或固结,以致施工期间填海地会出现移动。今次出现移位情况的钢圆筒,位于人工岛东面、两者相连。
       香港路政署承认,自2014年起人工岛填海地录得不同程度移动,最多达六至七米,但强调在采用无浚挖式大型填海区中,类似填海地移动普遍。署方会继续密切监察填海工程,确保人工岛结构安全,并会采取必要措施,避免移位影响上盖工程。
       香港路政署又指,已批出七份香港口岸人工岛上盖工程合约,所有工程正在进行,当中旅检大楼桩柱已大部分完成,并符合要求。路政署今年初估计,口岸工程未能如期在2016年年底前完工,至今仍在评估完工日期,但署方未有交代延误是否与填海地移位有关。
       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黄泽恩称,填海地移动幅度达到六至七米是相当多,但由于未知涉及面积,难以估计对工程影响,若范围太大,就需暂停工程,先挖走淤泥,再测试桩柱是否稳固。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陈健硕认为,最严重情况是防波堤移位,令整个填海空间变大,若情况不受控,或会进一步影响人工岛上盖工程。
       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陈健硕称,得悉人工岛移位情况不算严重,不太担心今次工程会为日后造成危险。不过他强调政府有责任了解人工岛钢圆筒的移位原因,并责成承建商做好沉降管理措施,避免意外再次发生。他又指,只要钢圆筒底部未有移位,海床淤泥会随时间变得更坚固而稳住钢圆筒,减低人工岛再出现飘浮风险。
       香港大屿山发展咨询委员会成员哈永安9月24日出席公开活动时表示,人工岛填海属技术问题,委员会并未参与,他正了解事件,希望港府尽快解决。他重申,大屿山桥头经济发展有迫切需要,不希望工程再拖延。另一委员周转香称,路政署对上一次就人工岛向该会报告,仅交代规划可行性,她现时才得知有延误问题,认为早前有居民就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环评报告提出司法复核,已增加逾60亿元(港元,下同)开支,若人工岛工程再拖,料超支过百亿元。有议员直言,项目再拖延就是“烧钱”,增加费用将难以估计。
       香港舆论普遍担心,人工岛漂移可能进一步影响工期。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大桥梁,全长近50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6公里,设计时速为100公里,预计完工后,从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将从三四个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多年来,围绕港珠澳大桥产生的争议从未停止,加上香港反对派从中作梗,导致大桥造价一再飙升,工期不断拖延。
       同场的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在致辞时表示,港府锐意发展大屿山,未来十年会将其塑造成另一个商贸区,相信大屿山发展咨询委员会可在年底提交工作报告,就大屿山规划、保育及康乐等提出意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