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瓶颈待解皆因教育跟不上节奏?
摘要:我国建筑技工队伍老化、萎缩、断层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国内职业技能教育严重滞后,如何培养能够满足建筑业生产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队伍一直是业内探讨的问题。 建筑行业发展瓶颈待解新一届技能界“奥林匹克”——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近日在巴西圣保罗落下帷幕,我国代表团成绩优异,首次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建筑领域的砌筑和瓷砖贴面两个项目双双收获优胜奖,较上一次参赛有了很大进步。90后登舞台加快与世界接轨 世界技能大赛就像一面“镜子”,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技术技能的发展水平。但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职业技能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有些差距,还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人才断档等问题。 北京市人力资源协会会长刘哲生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他表示,作业工人技能水平低下是当前制约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建筑业作业工人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世界技能大赛作为加快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途径,为全国建筑工人特别是年轻的技术工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切磋技艺、提高水平的平台,对提高全行业建筑劳务工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建设技能人才以及促进建筑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分会秘书长邢作国表示。 工人技能培训严重滞后 北京市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就北京市建筑业作业工人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摸底。结果显示,建筑企业现有大量一线作业工人年龄超过50岁,年龄结构偏大,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同时,2012年参与技能培训的作业工人比例仅占1.9%,其中针对一线劳务工人的岗位技能培训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北京建筑企业培训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教育经费,然而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的对象主要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少量自有工人,对劳务用工基本没有投入培训教育经费。 同时,统计3所培训学校2008—2012年的培训业绩后发现,4年间共培训22127人次(其中部分是社会生源),年均培训4425人。与数量庞大的建筑业工人队伍相比,年均培训量较少。刘哲生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培训经费、劳务企业和工人缺乏培训积极性等。 政策助力职业技能培训 现实到理想,并不能一蹴而就。除此之外,刘哲生还提到,应建立健全和完善建筑业一线工人技能培训组织管理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由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企业加强技能工人队伍建设。 同时,确定建筑业工人技能培训工种岗位范围,明确技能培训的主体、培训对象和培训补贴标准。并建立以总承包企业负责、劳务企业实施、培训院校和劳务基地为基础的培训体系。针对工人特点,组织开展以岗位技能教育为主、政策法规教育、人员素质教育、安全质量教育等内容为主的灵活多样的全面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