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论文 建筑管理 查看内容

企业三种理论的经济学比较:外生性、内生性和能动性

2015-7-14 08:5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354| 评论: 0

摘要:   竞争位势理论认为对垄断租金的不断追求是企业成长的诱因。如前所述,企业必须不断地增加战略性投资来维护其垄断地位,同时在垄断利润逐渐趋向零的现实下,企业又不得不不断地选择新的领域,即多元经营。但该理论 ...

  竞争位势理论认为对垄断租金的不断追求是企业成长的诱因。如前所述,企业必须不断地增加战略性投资来维护其垄断地位,同时在垄断利润逐渐趋向零的现实下,企业又不得不不断地选择新的领域,即多元经营。但该理论依赖的新古典经济学却认为企业的规模和范围是由市场的运作规律所决定的,企业的所有行动似乎是徒劳,这也是波特在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企业战略时遇到的一个难题。在资源基础理论中,当资源被结合在企业行政管理框架下,生产性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与企业专有资产结合产生生产性服务,而生产性服务发挥作用的过程刚推动知识的增加,为企业造就新的专有资产和服务,从而获得新租金,企业有了内在的成长动力。具体诱因有:首先由于不分割性,资源被批量地购进,一些服务就会成捆的获得;同时,生产性服务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来,而知识的增加总会使生产性服务增加。因此企业内部总会存在不被利用的资源,在不愿浪费资源的本能反应下企业必然向外扩张。由于这些剩余资源的同源性和内生性,因此企业扩张的方向应有一定的轨迹,即路径依赖。企业的规模不能从大小上去比较,关键是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拥有的知识和管理能力,这就是著名的“潘罗斯效应”。

  如果把资源基础理论的成长动因看作是“生物本能的反应”,动力能力理论的成长动因就可认为是“人的主观能动反应”。动力能力理论同样赞同潘罗斯的企业内生动力观,但认为由于经济不断进化,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迫使企业必须不断的能力创新。“本能”的反应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主动地不断学习以满足要求。因此,环境的压力和企业的能动学习,使企业不断获得创新租金,这成为企业成长的动力和诱因。学习同样存在着路径依赖,因而企业的扩张有一定方向性。

责任编辑:youyou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