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规划设计 查看内容

伦敦中国城规划设计方案

2015-6-27 15:5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118| 评论: 0

简介:彭一刚我的作品1988年,天津市对外经贸委与英商合资,拟在伦敦兴建中国城,其中除商品展销外,尚包括中国文化中心、商业街、饮食中心、中国式塔、园林、高层办公楼、公寓以及员工宿舍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多处。任务是由 ...
0

1988年,天津市对外经贸委与英商合资,拟在伦敦兴建中国城,其中除商品展销外,尚包括中国文化中心、商业街、饮食中心、中国式塔、园林、高层办公楼、公寓以及员工宿舍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多处。任务是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陈克理同志找到我和聂兰生教授希望以高级顾问的身份帮助他们提供方案。不言而喻,既然是中国城,自然从整体布局到单体建筑设计都必须反映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然而,就功能和技术而言,毕竟已经进入到上个世纪80年代,更何况又是建造在英国的伦敦,总不能把大屋顶、红墙、黄琉璃瓦等简单地搬出来,这就是说:它既必须体现中国的传统,又要创新。在这一点上,我和聂兰生教授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之前,陈克理同志已经提供了一个总体布局的框架,但是从处理手法上看,还不够严谨,经与聂兰生教授研究后认为,可能由于建筑物分布过于均匀、缺少疏密对比,以致重点不突出,空间序列变化不够丰富,缺少鲜明的节奏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边研究边动手修改,经过一番调整,终于完成了总平面的修改任务。之后,便要深入设计单体建筑。如果说在总平面设计中两个人合作还十分顺利的话,那么,具体到单体建筑再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的话,进展必然很慢,效率必然很低。于是商定:在一个共同的总平面基础上,每人单独构思一套单体建筑的方案,然后交陈克理同志由他自由取舍,这里仅把我所设想的那一部分介绍于后。

方案构思要点:

● 总平面是在原有骨架基础上修改完善的。最北为高层办公楼建筑,系由英方负责设计。由此向南引出一条轴线,便是中国城的入口,过“城门”后便进入中央广场,其左、右两侧为商品展销用房。自广场向右可通往商业街,街的北端为中国文化中心,自商业街向南,过桥后便是员工住宅区,其最南端耸立着的则是一个中国风格的塔,起到了这条流线末端的底景的作用。由广场向左,可进入到中国式园林,在它的南面为饮食中心,园林之北为公寓式员工住宅。

● 按中国传统,凡城必以城墙相围,为使内外相通,必设城门,门上还有城楼。又为加强防卫,于城墙之外还要开凿护城河。在中国城设计中,为取其象征意义,以上所述均一应俱全。

● 位于入口右侧的中国文化中心,主要功能是用来展览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艺术成就的,我所设想的是一个对称形式的方案,平面呈正方形,展出部分为开敞的空间,立面取重檐攒尖形式屋顶,中央留出一个“十”字形天窗,既富新意又不失传统。

● 位于广场右侧的中国街是一条购物的步行街,平面呈“T”字形,主要用于销售中国的手工艺品,由于没有深入设计,仅提供两张透视图,权当示意。

● 位于广场左侧是中国古典式庭园,既可供人们休息,又可展示中国古典园林独特风采。

● 时隔20余年,现在已记不清出于何种原因,中国式园林先后做了两个方案,现将两者均介绍于此。

12 345678910111213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