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BIM与用户
摘要:作者在本文中详细解读了BIM对于业主、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带来的好处,同时分析了BIM技术在我国推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从而延伸出值得行业思考的重要问题——BIM在中国如何落地? 作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 1、BIM用户的激动 作为BIM用户,经常可以听到以下让我们激动的论述: 对于BIM的整体评价: BIM是建筑业的信息革命,目前已经逐渐汇集成了一股潮流,席卷世界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国。BIM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经过国内外近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BIM技术正在快速和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工程建设行业,今后BIM技术将成为提高我国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使计算机可以表达真实建筑所具有的信息,信息化的建筑设计得以真正实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用抽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设计的固有模式。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发展,不仅仅是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它也将间接表现在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并更长远的影响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BIM这场信息革命,将不受个人好恶和思维习惯的束缚而向前推进,它对于工程建设从设计、建造、加工、施工、销售、物业管理等各个环节,对于整个建筑行业,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它颠覆了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工程造价模式和施工模式。它通过对项目的各种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获得知识资源的共享,为各种决策提供依据。它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工程信息库。 建筑信息模型将成为项目管理强有力的工具。它不同于传统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一维、二维到三维的顺序思维模式,是由施工人员通过平面、立面和剖面图来想象建成后的设施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是由具体的图纸到抽象的建筑物的一个过程。而BIM建筑信息模型恰恰相反,它是由一个三维的立体模型表述,它涵盖了工程的所有信息,让施工人员先看到建成后是个什么样子,然后根据需要,从模型里抽取不同的信息。比如:施工图中的结构图纸、给排水图纸、装修图纸等等,这是一个从具体到具体的过程,它直观、形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一次质的提升和飞跃。 建筑信息模型适用于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它应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领域。从项目决策阶段的策划到方案论证,投资方可以使用BIM来评估方案的布局、视野、照明、安全、人体工程学、声学、色彩及规范的情况;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BIM提供低成本的、便捷的不同解决方案,供项目投资方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方案。它弥补了业主及最终用户因缺乏对传统建筑图纸的理解能力而造成的与设计师之间的交流鸿沟。 描述BIM为业主策划初期带来益处: 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后,可以很方便地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虚拟建筑中的漫游。传统的房地产销售方式主要是通过平面户型图、建筑模型、效果图及各种媒体广告的形式来推出楼盘。销售人员与购房者或租户之间的交流比较困难。而借助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虚拟漫游技术,可进入虚拟建筑中的任何一个空间,可在电脑的样板房中漫游,可带着购房者参观虚拟样板间、亲身感受居室空间、实时查询房间信息、实时家具布置、引导购房者或租户合理使用物业。顾客可以在几年后才建成的虚拟小区中漫游,站在阳台上观看、感受小区建成后的优美环境;顾客可以在虚拟的购物中心中漫游,身临其境地感受优美的购物环境和热烈的商业氛围。 描述BIM为设计阶段带来益处: 建筑设计专业可以直接生成三维实体模型;结构专业则可取其中墙材料强度及墙上孔洞大小进行计算;设备专业可以据此进行建筑能量分析、声学分析、光学分析等;施工单位则可取其墙上混凝土类型、配筋等信息进行水泥等材料的备料及下料;发展商则可取其中的造价、门窗类型、工程量等信息进行工程造价总预算、产品定货等;而物业单位也可以用之进行可视化物业管理。BIM在整个建筑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企业间不断完善,从而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最大化的实现BIM的意义。 建筑信息模型使建筑师们抛弃了传统的二维图纸,不再苦于如何用传统的二维施工图来表达一个空间的三维复杂形态,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建筑师对建筑形态探索的可实施性,自由形态不再是电脑屏幕上的乌托邦想象。BIM让建筑设计从二维走向了三维,并走向了数字化建造,这是建筑设计方法的一次重大转型。 建筑信息模型使得设计修改更容易。只要对项目做出更改,由此产生的所有结果都会在整个项目中自动协调,各个视图中的平、立、剖面图自动修改。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的自动协调更改功能可以消除协调错误,提高工作整体质量,使得设计团队创建关键项目交付文件(例如可视化文档和管理机构审批文档)更加省时省力,再也不会出现平、立、剖面不一致之类的错误。 在二维图纸时代,各个设备专业的管道综合是一个繁琐费时的工作,做的不好甚至经常引起施工中的反复变更。而BIM将整个设计整合到一个共享的建筑信息模型中,结构与设备、设备与设备间的冲突会直观地显现出来,工程师们可在三维模型中随意查看,且能准确查看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从而极大地避免了施工中的浪费。 建筑信息模型使建筑、结构、给排水、空调、电气等各个专业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工作,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集成协同设计成为可能。 描述BIM为施工阶段带来的益处: 在建筑生命周期的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同步提供有关建筑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的信息。它可以方便地提供工程量清单、概预算、各阶段材料准备等施工过程中需要的信息,甚至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建筑构件的直接无纸化加工建造。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整个施工周期的可视化模拟与可视化管理。 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帮助施工人员促进建筑的量化,以进行评估和工程估价,并生成最新评估与施工规划。施工人员可以迅速为业主制定展示场地使用情况或更新调整情况的规划,从而和业主进行沟通,将施工过程对业主的运营和人员的影响降到最低。建筑信息模型还能提高文档质量,改善施工规划,从而节省施工中在过程与管理问题上投入的时间与资金。最终结果就是,能将业主更多的施工资金投入到建筑,而不是行政和管理中。 描述BIM为运维阶段带来的益处: 竣工模型的交付及资产管理。项目完成后的移交环节,设施管理部门需要的不仅仅是常规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还需要能正确反映真实的设备状态、安装使用情况等与运营维护相关的文档和资料。一套有序的资产管理系统将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但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营的信息割裂,使得这些资产信息需要在运营初期领先大量的人工操作来录入,而且很容易出现录入错误。BIM中包含的大量建筑信息能够顺利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 在建筑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阶段,建筑信息模型可同步提供有关建筑使用情况或性能、入住人员与容量、建筑已用时间以及建筑财务方面的信息。建筑信息模型可提供数字更新记录,并改善搬迁规划与管理。有关建筑的物理信息(例如完工情况、承租人及部门分配、家具和设备库存)和关于可出租面积、租赁收入或部门成本分配的重要财务数据都更加易于管理和使用。稳定访问这些类型的信息可以提高建筑运营过程中的收益与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页:BIM信息创建者的沮丧 第三页:谁是BIM重要用户 第四页:BIM标准与用户 第五页:用户是BIM的主人而不是仆人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