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城市不再“看海”,今年有戏吗?

2015-6-17 18:5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47| 评论: 0

简介:一些城市外洪内涝问题十分突出 近几年,城市外洪内涝问题十分突出,每年发生内涝威胁的城市不在少数,来某地看海成为汛期形容城市内涝的热词。如今,汛期已至,城市的防洪备汛是否准备好? 一座城市迎接 ...

一些城市外洪内涝问题十分突出

近几年,城市外洪内涝问题十分突出,每年发生内涝威胁的城市不在少数,“来某地看海”成为汛期形容城市内涝的热词。如今,汛期已至,城市的防洪备汛是否准备好?

一座城市迎接汛期考验,要做好多项工作:修订应急预案、修编物资储备、完善基础资料、健全工作机制、做好汛前检车等。

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4年,全国分别有184、234、125座城市受到了内涝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和福州等城市。

城市内涝问题突出,只因城市重视“面子”而疏于对排水管线等“里子”问题的解决?

对此,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家团表示,一方面,城市内涝频发是由于防内涝的标准太低,另一方面,这也说明,相关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现有数据显示,全国657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的防洪标准尚未达标,低于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其中,70%以上的城市,排涝的能力水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90%的老城区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下限。

究其原因,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东北老工业基地,地下管线多为日伪时期建设,年久老化,进行全面改造是一项大投入。”哈尔滨防汛办主任王忠诚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如何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张家团表示,一要加强监测预警,二要提高工程标准,提高排涝标准,三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信息共享。

“极端天气带来的强降雨对城市排涝是一个挑战。”王忠诚坦言,由于老管线没有完全改造完,遇到极端天气,哈尔滨的排涝仍是问题。“目前,哈尔滨对城市重点易涝片进行划分,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将老管线全部更新。”

许多地区的防汛部门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极端天气让我们的防汛工作经常措手不及,压力很大。”

“吉林市从2013年开始,制定实施了《防汛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对全市范围内水库、河流逐级、逐库、逐河落实防汛责任。”吉林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袁春光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城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不可或缺。在建设物资储备中心时,要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的合理性。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位于呼兰区的哈尔滨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这里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每一个仓库里都分门别类地摆放着一定数量的冲锋舟、机动船、移动式发电机组、救生衣、编织袋、防汛帐篷等防汛抗旱物资。

“之所以将储备中心建在这里,首先是因为距离松花江近,抢险运输方便;其次,这里地处交通枢纽,可通过陆海空进行物资运输;第三,这里离市区不远,可避免向市区调运不便。”哈尔滨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主任刘耀武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在谈及面对城市防洪,市防汛办该如何应对时,王忠诚表示,“我们实行三级联动——市防汛办发出指令,各级单位和负责人,如排水集团、各区城管、交警等会根据预案和指令各司其职。”

在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方面,近年来,黑龙江省新增库房面积4700平方米,省级库房总面积达到2.07万平方米,全省防汛物资储备总值达到3亿元。今年,黑龙江省财政又安排了2400万元投资储备和仓库维修资金。

目前,吉林省共储备1.15亿元防汛抢险物资,落实了7支省级专业抢险队伍,组建了71个专家组。根据当前形势要求,提前制定吉林省应对厄尔尼诺事件工作预案。

北京也积极行动起来。北京市防汛办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工作,加快防洪排水工程建设;北京市气象局加强预警;北京市国土局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