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网友在桂林生活网论坛上发布了一个“新鲜事物”—— 在安新洲,有一栋建在两栋高大建筑中间、宽约2米的窄楼。网友戏称桂林寸土寸金,夹缝中也能长出房子,冠之为“桂林第一窄楼”。

桂林第一窄楼现世仅有两米!近距离调查发现,这栋“窄楼”为违法建筑,它只是安新洲新桥园一带违法建筑的缩影。 在新桥园这一带,近几年,一栋栋老房子被推倒重建,但这些拔地而起的新房子,要么没有经过正规审批程序,要么不按审批规定,违规“加高”。 房主们在建房之初,与政府城管部门周旋“躲猫猫”;在建成之后,又揣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加快装修出租“回本”;就像网友曝光的“第一窄楼”一样,在夹缝中“种房子”。 夹缝中的“烟盒楼” 网友曝光的“第一窄楼”,就在安新洲桂林市国税局旁边。乍一看,这栋楼好像连着两旁的建筑物,但稍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栋独立的小楼,与两旁的建筑物各有约半米的间距,楼宽约两米,楼高四层,整体看来颇像一个“烟盒”,如网友所说,似乎是利用两栋建筑物的走道土地建成。 5月20日,探访“烟盒楼”,楼的外表还没做粉饰,楼内有工人正在施工布水电,工人说,这栋楼是去年底完工的,已经铺好了地板砖。 进入该楼,是一条不到两米宽的楼梯走道,上楼后,在每一层楼梯的拐角处有一个房间,房间只有一扇窗户,面积约7平方米,包括一个约2平方米的卫生间。每层楼就这样一间房,除此之外,就只剩上楼的楼梯。 一位不愿具名的邻居说,“烟盒楼”原是一栋两层高的居民房,大概建于1988年,比较老旧。去年,房主把原有房屋推倒,在面积不大的原址上建起了这栋窄楼。 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房主老周。老周说,他家原来确实是一栋两层的老房子,后来隔壁的屋主推倒旧房子建了一栋七层的高楼,随后开起了宾馆。邻居在建楼过程中,把老周家的房子震裂了,“墙壁上开了一个30公分的裂口”,于是老周“不得不新修房子”。 至于房子为什么那么窄,老周夫妻称“原来房屋所占的土地就那么窄,楼修起来,也只能那么窄,搞得房间都好小。”老周妻子抱怨,虽然花大力气新修了房子,但这栋窄楼的建成,却成了邻居眼中的笑话,“大家都笑我们楼窄,怎么住人?” “烟盒楼”的“钱途” 老周抱怨自己的窄楼被邻居笑话,周围的邻居却有不同看法。附近一位大姐告诉记者,老周的房子虽然窄,但“租出去几年就能回本,所以才贷款建起来”。 这位大姐还透露,老周“烟盒楼”附近一带的房子,差不多都是1988年建成的老房子,从前年开始,陆续有房主将房子推倒重建,“建高建大,有的直接占了一半的人行横道”,建成后,要么零散出租,要么整体出租做宾馆、饭店。安新洲这一片的出租价,单间配套的租金每月350至400元,“整体出租就更看不懂了”。 “看到大家都建,都得钱,他家(老周)当然跟着建。”这位大姐说,别看老周家的楼窄,可四层楼有四个单间配套,每间租350元不是问题。 从施工方处了解到,建老周这样的一栋房子,材料加装修需要15万元左右,如果按邻居大姐的说法,老周的房子用来出租,按每间每月350元的房租计算,老周出租9年左右就能拿回房子的成本,这还不算物价和房租上涨等增值因素。 有网友猜测,窄楼是赶工而建“等着拆迁得赔偿款”的,就此咨询相关部门,被告之“安新洲这一带并没有拆迁计划”。 房子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老周没有完全否认出租这个说法,他只是强调,“窄楼建成后,首先是自己住,能租就租出去。” 在“烟盒楼”周围,还有很多类似的重建房,“钱途”也很好。 “烟盒楼”的东边有一栋六层的楼房已经粉刷完成,用作宾馆,每层六个房间,收费每晚80元,如是单间出租,每月租金1300元。紧挨“烟盒楼”的西边,一栋类似的“烟盒楼”正在施工,只不过比烟盒楼稍宽一些,“宽版烟盒楼”有五层,每层一个大房间。继续往西,一些已经完工的建筑已经出租出去做民居、饭店或者休闲场所。除此之外,“烟盒楼”旁边还有好几片施工区,正在施工建房。 按照市场价,一栋6间房的建筑整栋出租,每月大概能收到5000元的租金,再大点的,有人甚至开出了每月2万元的租金。诱人的租金,使得“老周”们趋之若鹜。 “有条件,我也想推倒我家的老房子重建。”一位大姐道出了这一片“烟盒楼”层出不穷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