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援建的青川县未成年人课外活动中心落成
近日,汶川大地震7周年刚过,群山拥簇的青川县城乔庄镇,再次迎来了一群远道客人,他们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挂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共祝青川县未成年人课外活动中心落成。 青川县未成年人课外活动中心是幢小房子,却经历了长达5年的周折,写下了长达5年的故事,成就了长达5年的缘份。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也是故事里的主角之一。 青川县未成年人课外活动中心占地不足5亩,规模2千平米,换在别处,也就是栋大些的别墅,造价也有限,却是由浙江各届人士爱心乐助,完全靠民间资金,一砖一瓦,筑成善事。我院作为赞助主体之一,派出精干团队,免费勘探、免费设计、免费协调、免费服务…… 五年前,院长董丹申接省建设厅徐一骐处长电话,数语间便欣然初步决定参与捐建。不日便与主创建筑师陆激、勘探工程师甘欣赴青川踏勘现场。当时,基地中央有 6棵大树,便以此为核心提出方案。不料尚在报批期间,那6棵大树因故被伐。遗憾之余,又再次利用场地坡向,提出新案。翌年,项目尚待开工,又传来消息,场 地因周边施工排洪,被掘开一大坑。原始土层松动,基础造价难免随之骤升,项目资金本不宽裕,此时无疑雪上加霜。设计团队爱心为先,无怨无悔,迅即因形就 势,再提新案,跨越泄洪通道。就这样数易其稿,才于2012年6月1日开工。其后周折更多,项目组始终服务不懈,并结合项目进展与实地情况,多次调整修 改。辗转至2014年,结顶装修期间,因造价等因素,外墙材料又改为涂料。为实现设计初衷,再次作出重大调整:用褐、黄、绿、蓝4色,以树枝作模板,喷绘 成林木肌理。超出预想的是,施工方因为种种考虑,最后从绵阳画院请了位师傅,把设计提供的小样,一笔一划画到了外墙上。完工后,林木葳蕤的建筑表皮成为最 具统治性的形象,让人不禁回想起当年被砍伐的大树,冥冥间似有天意……可以说,5年间历经风雨,而项目组始终全力配合,能看到最后竣工,两个字,坚持! 房子虽小,设计却别运匠心,格外精心。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充满童趣,建筑空间活泼流动、富有韵律,建筑色彩絢烂夺目、不失温馨。而凡此种种只有一个目标: 为孩子们在有限的场地与建筑规模条件下,打造最大、最自由的空间。所以,这是栋可以在建筑全身上下自在奔跑、自由到达的房子,内外空间浑然一体、盘旋而 上、交错缤纷。这是个专门为孩子、为童真、也是为爱心打造的梦想家园。 7年前,汶川大震,八方来援,浙江大学设计院也参与其中。5年前,各地援建的大部队走了,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项目启动,浙江大学设计院留了下来。今天,项 目落成了,终于能功成身退。欣喜之余,却也有万分不舍。设计团队虽走了,但爱却留了下来,设计人员的心,将永远和青川人民在一起。以爱心奉献的方式提供专 业的设计服务,也是浙江大学设计院永远的追求。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