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宝兰高铁兰山隧道进行了超前长管棚、自进式锚杆注浆、改性水玻璃溶液注浆等工程试验,攻坚克险,成功解决了黄土高原多项地质难题……

隧道内施工现场
隧道工人正在半山腰搭建工作台
斜井施工现场全境据了解,由中铁承建的宝兰客专第14标段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位于黄土高原梁峁、沟壑纵横区,地面高程1704m~1897m,不良地质主要为黄土陷穴、湿性黄土、松软土及膨胀土,湿陷土,砂(黏)质黄土属松软土等。隧道局部地段渗水严重,施工难度大。 兰山隧道进口施工,必须在高差600米的古城岭坡上开辟一条施工便道。前期进场人员每天自带一壶水、几袋方便面、压缩饼干,便道修到哪里,帐篷就支撑在哪里。在这里杳无人烟,坡陡道险,干起活来只能手脚并用,上窜下跳的。偶尔只能看到野兔和野鸡留下的足迹! 兰山隧道进口地处“V”字型深切沟谷陡坎,由99米长的大坪沟中桥相连,最大自然坡度约45°,地形支离破碎,洞口处在沟谷且狭窄,没有建设拌合站的地理条件。 项目部面对征地难、便道难、进洞难、运输难、建站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创造性建成了配料、拌合分离式拌合站——就是在140米高的山腰配好料后通过输送带及管道输送至谷底的拌合机进行拌合。这是宝兰铁路首次创新设计使用,也是全线建站难度最大的拌合站。 为了攻克黄土隧道开挖爆破成型难题,项目部成功引进水压爆破技术,爆炸能量经过水传递到炮眼围岩中几乎没有损失,减少了单位炸药消耗量及粉尘排放,十分有利于岩石破碎和运输,同时炮眼中有水可以起到雾化降尘的作用,大大改善施工作业环境。 在隧道最深处,由于渗水严重,大型机器无法作业,工人们都是手持风镐开挖施工。虽然水泵24小时不间断抽水,也有通风设备,但还是很潮湿,每挖掘50公分,渗出的水就像外面下中雨一样。且大多都是Ⅳ级以上,甚至Ⅵ级围岩。在出水量大的情况下,二工区就像在“豆腐上打洞”。 据介绍,针对地质特点,施工人员积极探索,进行了超前长管棚、自进式锚杆注浆、改性水玻璃溶液注浆等工程试验,攻坚克险,成功解决了黄土高原多项地质难题,加快了施工进度。目前,该工程累计掘进约136500米。 据悉,宝兰高铁是国家“四纵四横”快速铁路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横贯西北与中东部地区的客运主通道。全长401公里,计划于2017年建成通车。该铁路建成后将极大缩短了兰州至西安两地的运行时间,届时兰州到西安仅需2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