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振奋人心:中国高铁攻克“九大核心技术”

2015-5-24 23:3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107|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2004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高速转向架等九大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时速350公里和250公里两种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为今后高铁走出国门打下良好基础…… ...

摘要:2004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高速转向架等九大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时速350公里和250公里两种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为今后高铁走出国门打下良好基础……

高铁攻克九大核心技术

  2004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我国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高速转向架等九大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时速350公里和250公里两种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

  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掌握了动车组的九大关键技术,建立时速200至2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和制造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的创新,在轮轨动力学、气动力学控制、车体结构、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环境控制、系统集成等制约速度提升的关键技术上实现了重大进展,自主研制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在这个基础上,又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在流线型头型、气密强度与气密性、振动模态、转向架、减振降噪、牵引系统、弓网受流、制动系统、旅客界面、智能化等十大关键技术上又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高速列车项目,共有国内一流重点高校25所,一流科研院所11所,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1家参加研发,有63名院士、500余名教授、200余名研究员和上万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研发生产。中国高速列车的成就,是这个庞大的团队数年日夜奋战的结果。

  迄今为止,中国铁路没有出现与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纠纷。2003年以来,我国申请高速铁路相关专利共计1902项,其中已经授权1421项,正在受理中481项。

  中国高铁技术在最近10年的迅速进步,被普遍认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来。追根溯源,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来自原铁道部的解释。但是,对中国高速列车技术来源的分析却证明,虽然原铁道部描述的“三个台阶”在时间顺序上是连续的,但在技术上却存在许多“断裂”,即许多技术不是来自对引进技术的改进,而是来自与引进毫无关系的其他来源。一位参与动车引进工作的技术工程师举例说,我们可以按外方图纸生产转向架、电机、变压器,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组装变流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却不知道头型的设计依据、原理,不知道加宽车体有没有风险,得不到车体的原始设计计算书,得不到转向架的关键参数和升级改进方法,也得不到电机和变压器的电磁场、热场、力场的计算机多维协同仿真技术,更不知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检验标准和相关材料疲劳特性数据库,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源代码等,“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东西,却是最关键的,我们都没有通过引进获得”。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全车制造、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几个方面。其中接触网和牵引供电系统是我国的宝鸡保德利电气公司,在吸收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技术后实现国产化的;铝合金车体是由山东丛林铝业公司,利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设计的世界首套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制造的;而作为高铁的最核心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方面,是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吸收了西门子和日立公司的经验,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列控系统。除此之外,250/350公里高速转向架是我国自己攻克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中的无砟轨道板也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卢春房5月23日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已实现“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高铁“走出去”时与其他高铁国家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

  时速350公里已是目前世界铁路最高运行速度。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建成京津、京沪、哈大等一批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开通运营里程达8000多公里。

  卢春房称,中国高铁技术研究确定了不同速度等级高铁线间距、最小曲线半径、限制坡度、最小隧道断面等关键技术参数,可满足不同类型线路的建设运营需求。

  “我国高铁全部采用无缝线路,长达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没有一个轨缝,所以听不到火车铁轨‘哐当哐当’的声音。”卢春房说,无缝线路面临强大的温度力,为避免高温胀轨影响行车,设计者研发出高强度钢轨、高标准扣件、道轨等新产品,通过强大的线路阻力限制钢轨伸缩,通过合理确定锁定温度确保道床和钢轨不产生突变。

  除了技术创新,中国高铁也通过创新施工组织动态管理模式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合理工期和工程质量,比如京津高铁建设工期为3.5年,是法国巴黎—里昂高铁的一半、英国伦敦—福克斯高铁的三分之一。而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的研究报告,中国高铁每公里建设成本约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二。

  卢春房透露,下一步技术创新研制将包括: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通信的列控系统,基于Wi-Fi及移动互联的旅客服务技术,不设分相、远程控制的牵引供电系统,能与全国地震监测台网接入的地震监控预警系统,基于大数据的固定、移动设备智能监测和安全预警技术等。

  中国高铁已经成为走向全球、友谊的名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高速推进,中国高铁正迅速崛起,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高铁”这一名牌在世界的认知度也正逐步的提升。李克强总理在英国、罗马尼亚、泰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国际贸易交流中,主动推介中国的高铁技术。“中国高铁”变成中国人手中的一张“王牌”,高铁的技术与需求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国际贸易战略大合作的力度,中国高铁也将趁此契机冲向世界。

  正是由于中国高铁“走出去”高潮不断,行业面临较好的发展契机和良好的投资机遇。

  整个高铁产业链均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在铁路投资超预期及快速路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除了高速列车设备,高铁耗材外,随着国产化率提升带来的零部件进口替代机会也被普遍看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