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水利 查看内容

“抗战第一堰” 流淌70载的水利情

2015-3-2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78|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摘要: 3月,绵阳三台的万亩麦冬又到了收获季节。忙碌的农人引水备耕,清澈的涪江水顺着渠堰缓缓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 “抗战第一堰” 流淌70载的水利情 当地百姓 ...

摘要:3月,绵阳三台的万亩麦冬又到了收获季节。忙碌的农人引水备耕,清澈的涪江水顺着渠堰缓缓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

“抗战第一堰” 流淌70载的水利情

       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这条渠堰名叫永和堰,分别由永成堰和郑泽堰两段组成,共46.5公里。永成堰早在乾隆26年(公元1761年)就修好了,但上了年纪的村民,总喜欢摆郑泽堰的“老龙门阵”。

       因为77年前,正是三台一位书生县长郑献徵,在短短14个月内组织两万余百姓修好了这段渠堰,让旱田变成了可以出产大米的抗战粮仓。百姓感念郑献徵之恩,称渠堰为“郑泽堰”。去年7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为其题写了“中华抗战第一堰”条幅。  

连战题字 

       70多年后,郑献徵定居法国的小女儿郑碧贤回国,又争取到国家水利部专项资金,为永和堰修好了防洪闸,让灌区远离洪水之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