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首次揭秘月球雨海北部地质特征
摘要: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肖龙团队和澳门科技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合作,在《科学》杂志刊发了嫦娥三号探月工程最新探测成果。该成果首次揭示了雨海北部地区的地质特征及其浅表层的地质结构,对于探索月球岩 ...
摘要: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肖龙团队和澳门科技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合作,在《科学》杂志刊发了嫦娥三号探月工程最新探测成果。该成果首次揭示了雨海北部地区的地质特征及其浅表层的地质结构,对于探索月球岩浆演化历史和后期改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玉兔”在月球表面嫦娥三号着陆点及玉兔行走探测路线图 嫦娥三号着陆在一个直径约为450米的年轻的撞击坑边缘,月球车“玉兔”在这个撞击坑的溅射毯上行走了约114米,获得了沿途高分辨率的影像和雷达探测数据。形貌分析和解译表明,这个直径为450米的撞击坑形成于哥白尼纪。在该撞击坑很多大的石块中,距离“玉兔”行走路线最近的“龙岩”长约4米,高约1.5米,表面显示粗粒结构,可能是由粗粒的斜长石和/或辉石、橄榄石等矿物(集合体)构成,与地球上的辉长岩较为相似,而显著不同于以往阿波罗采集到的月海玄武岩样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