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知识:简述某污染解决厂实践中需重视的事项
洪涝灾害即将威胁工期进展蚌埠市拟于2001年在胜利西路北面200多m处兴修一条23lm高程、5.llon长的防洪圈堤,此堤可达40年一遇防洪标准,在建的第一污水处理厂就包容于其中,但目前厂区地面高程仅18.5-19.0m,几乎是每三年就会有两次洪涝灾害发生。据介绍处理厂建设工程指挥部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设前期就将地面高程抬升至19.5m后施工的,同时准备洪水来临时,在处理厂围墙四周加设防洪墙。但据专家推算,即使是在19.5m高程地面施工,也只能勉强抵御4年一遇洪水;至于说建防洪墙的问题,专家们更觉得是不客观的,并持否定态度。专家提出忠告:洪水期逼近,工程进展到此唯一办法就是要抓紧施工进度,将所有底部建筑物工程赶在洪水到来之前浇筑完毕。目前建设工地要抓紧几个关键部位的建设工期,如:二个提升泵房底部设施、涡流沉淀池底部设施、格栅沉淀池底部设施、氧化沟底部设施、配水集水泥池底部设施、二沉池底部设施等,以备遇洪水降临时,退水后的继续施工损失减少到最小,反之造成的损失将不可预计。 理顺来水管,控制进水浓度第一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中,产生最佳处理效果的前提。但处理厂所接纳市西区4个管系统的污水多呈随机性、多变量态势。据测算,进水量设计与实际相符,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得以保证。因据历年资料反映该区域污水仪Dcr值都在550mg月及以上范围波动,就是“97”达标行动以后至今两年多来,上游引河存在的问题、长期严重超标准运行江都西闸自1964年建成投人运用以来,随着江都水利枢纽及配套工程的日趋建成,江都站抽水能力由263耐/s增大为473耐/s,工程效益大幅提高,引江流量超过原设计标准。特别是干旱年份,需引水量更大,一般引水日平均流量在70-100耐/s左右,最大流量达1478nls/s,为设计流量的2.93倍。西闸引水流量的严重超标,成为影响西闸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河口座湾迎溜,河弯曲率半径约50m左右,主流偏向北岸,离岸最近处约50m,该处河口宽约260m左右。引水时流态紊乱,在离闸上游30-40m附近南北两侧形成大片回流区。平均流速远远超过原设计平均流速0.6m/s,由于长时间大流量运行,使上游引河左边河床遭受严重冲刷,岸坡严重坍塌。而上游引河右边河床则淤积严重,致使过闸水流不正,闸下出现回流和折冲水流,影响工程的安全应用。闸上下游引河冲刷变形严重由于长时间超标准引水,致使闸上下河床及岸坡发生严重变形冲刷,主流更加偏北,近闸上游30m前后的南北两应及时上报,以便处理厂采取另行措施。尽快成立符合市情的处理厂管理体制,抓紧开展试运转前各项准备。抓紧梳理总长37.5knl管中4个分支管段的输水系统,同时将区域内几处原市政截流排污管预留口径接节点赶紧对接疏通。在厂外来水沟前,增建清污分流设施,既可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又可解决突发性超负荷进水状况发生时,便于处理厂采取应急缓冲措施,控制污水处理厂内运转工艺正常。 责任编辑:soso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