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柳州市区周边的农村遍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库。水库关系着村里的灌溉及饮用水问题 ,守库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守库人是如何在寂寞中值守水库 、保证水库安全 、调度水库的水灌溉?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带着这些疑问 ,探访了负责值守恭桐水库的家庭。
韦水望与韦晋宝在大坝上清理杂草 家庭轮换分工效率高 羊年元宵节在即 ,恭桐村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息。当村里大多数家庭还在享受春播前最后的闲暇时 ,早上6时半 ,水库值守员 、64岁的韦水望和他30岁的儿子韦晋宝已经上班了 ,拿着镰刀 、锄头 ,像城市上班族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巡查水库。 走出水库边的值守房 ,韦水望和韦晋宝分头行动。大坝坝体是他们每天巡查的重点。在大坝迎水面平台上 ,韦水望走走停停 ,上下扫视着坝面上可能出现的裂缝。韦晋宝则在大坝顶端用镰刀清理杂草 ,不时用脚踩坝坡上的泥土 ,检查土质是否松软 、潮湿甚至渗水。虽然现在不是汛期 ,不会出现复杂情况 ,但父子俩依旧认真仔细:大坝坝体 、溢洪道 、输水洞 、启闭闸门 、电源 、通信设施 、库区坡岸……每一处都检查 ,确 定没问题才结束巡查工作。 除了巡查水库 ,韦水望一家人还负责在农田灌溉期间 ,根据水库灌区灌溉需要控制放水流量。“有了他们的管理 ,既保证用水 ,又不会浪费。水库使用明显科学了很多 ,非汛期水库也有可观水量。”柳江县水利局副局长李荣谋认为值守水库的家庭就像水利局的“眼”和“手”,随时能知晓水库情况及调控库容。 据悉 ,目前该县30多座小型水库均推行了家庭式值守 ,以雇员形式住在水库上对水库进行值守和管理。家庭情况要求是:父母年龄较轻 ,有一定文化 ,儿子在家务农及日常耕作区离水库近。 家庭温馨化解压力与寂寞 恭桐水库前的坡地上 ,一个蓝白围墙的院子里有三间平房——水库的值班室 ,也是韦水望一家的另一个“家”。 一家人的工作关系在墙上的值班表一目了然——“今日值班 ,主班:韦水望 ,副班:韦晋宝 ,副班:银柳荡。”韦水望既是家庭的家长又是值守班的班长。 韦水望的家离水库100米左右。 平日里他们带上油 、米和自己种的蔬菜到值班房 ,韦水望和韦晋宝去巡查大坝时 ,儿媳妇银柳荡就在值班房的厨房做饭菜 ,等着他们回来享用。有时巡视完水库后 ,韦水望会拿钓竿 、渔网到水库边试试手气。开春的水库里有不少鲶鱼 、太阳鱼 ,韦水望一网撒下去 ,会捞到一些“尖货”。夜深时 ,与儿子儿媳斗上几盘“地主”也让值班房里笑声连连。自2010年以来 ,韦水望和儿子儿媳已经守了5年的水库。非汛期期间 ,水库可以只留一人看守 ,每天巡查一次 ,检查数据逢9日 、19日 、29日上报一次。可汛期一来 ,全家人就像上了发条一般轮流倒班。“24小时都要绷紧神经 ,一旦下大雨 ,随时要去检查 ,报告数据给上级。”回想2012年5月的一天 ,空气中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大雨从白天一直下到晚上 ,还越下越大 ,夜间雷鸣电闪……”值班房里银柳荡吓得不敢出去 ,韦晋宝安抚好妻子 ,穿戴好雨衣 ,操起手电 ,无畏地冲进雨里。“别人遇到雨就躲 ,我们是遇到雨就要上。”一个小时里韦晋宝来回值班房3次 ,那一夜 ,水库水量暴涨300毫米。韦水望及时把数据汇报给了水利站。一夜大雨过后 ,大坝安然无恙 ,韦水望一家松了一口气。 “我的名字叫水望 ,现在我为村民们‘望水’,这才是人如其名啊。”说起自己的工作 ,韦水望觉得虽然枯躁 ,但责任重大 ,看到村民们满意的笑容 ,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